赐大宗正司诏①
敕:夫明德以亲九族②,正家而刑万邦③。古先哲王④,罔不由此。朕嗣守丕业⑤,率循旧章。惟皇属之敦和⑥,命宗正而董正⑦。而累圣承继,百年盛隆,荷宗社之庆灵,茂本支而蕃衍。念其性本于仁厚,宜广学以勤修;顾其日益于众多,必增员而统理。故外已诏于儒学,各选于经师;而内仍择于亲贤,共司于属籍。庶乎协赞其职,并修厥官。纠乃非违,先以正而为率;勉夫怠堕,惟其善而是从。式孚于休⑧,以副予意。
【编 年】
治平元年任参知政事时作。原本题下注云:“治平元年。”《长编》卷二〇二:“(治平元年六月)上既命增置宗室学官,以为宗室数倍于前,而宗正司事亦滋多。丁未,复赠置同知大宗正事一员,以佐龙武卫大将军、宁州防御使宗愿为怀州团练使,领其职,且降诏警之。宗惠,允升子也。上在藩邸,服宗室人材能否皆详知之。颇贤宗惠,故擢用焉。”
【笺 注】
①大宗正司:宋代掌皇族事务的部门。《燕翼诒谋录》卷四:“国初宗室尚少,隶宗正寺。仁宗景祐三年,以宗室众多,特置大宗正司。”《老学庵笔记》卷六:“宗正卿、少卿,祖宗因唐故事,必以国姓为之,然不必宗室也。元丰中,始兼用庶姓。而知大宗正事,设官始于濮安懿王,始权任甚重。”
②明德以亲九族:九族,古人以上推至四世之高祖,下推至四世之玄孙为九族。《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孔安国传:“以睦高祖、玄孙之亲。”
③正家而刑万邦:正家,谓使家庭关系正常有序。《周易·家人》:“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遂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孔颖达疏:“人不失父道,乃至妇不失妇道,尊卑有序,上下不失,而后为家道之正。”《诗经·大雅·思齐》:“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④哲王:贤明的君主。《尚书·酒诰》:“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显小民,经德秉哲。”南朝梁慧皎《高僧传·义解·支遁》:“是以哲王御世,南面之重,莫不钦其风尚。”
⑤丕业:大业。《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皇皇哉斯事,天下之壮观,王者之丕业,不可贬也!”
⑥敦和:亲密和睦。敦,厚重笃实。《周易·艮卦》:“敦艮,吉。”孔颖达疏:“敦,厚也。在上能用敦厚以自止,不陷非妄,宜其吉也。”
⑦董正:监督纠正。《尚书·周官》:“六服群辟,罔不承德,归于宗周,董正治官。”《水经注·河水注》一:“光武都洛阳以为尹,尹,正也,所以董正京畿,率先百郡也。”
⑧式孚:诚信之法。《诗经·大雅·下武》:“成王之孚,下土之式。”毛亨传:“孚,信也;式,法也。”郑玄笺:“王道尚信,则天下以为法,动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