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曼卿墓表①
曼卿讳延年,姓石氏,其上世为幽州人②。幽州入于契丹③,其祖自成始以其族间走南归,天子嘉其来④,将禄之,不可,乃家于宋州之宋城⑤。父讳补之,官至太常博士。幽燕俗劲武,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读书不治章句⑥,独慕古人奇节伟行非常之功,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乃一混以酒⑦,然好剧饮,大醉,颓然自放,由是益与时不合。而人之从其游者,皆知爱曼卿落落可奇,而不知其才之有以用也。年四十八,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⑧、秘阁校理卒于京师。
曼卿少举进士,不中⑨。真宗推恩,三举进士,皆补奉职⑩。曼卿初不肯就,张文节公素奇之⑪,谓曰:“母老,乃择禄耶?”曼卿矍然起就之,迁殿直⑫,久之,改太常寺太祝、知济州金乡县⑬,叹曰:“此亦可以为政也。”县有治声。用荐者⑭,通判乾宁军⑮,丁母永安县君李氏忧,服除,通判永静军⑯,皆有能名。充馆阁校勘⑰,累迁大理寺丞⑱、通判海州⑲,还为校理⑳。庄献明肃太后临朝㉑;曼卿上书,请还政天子。其后太后崩,范讽以言见幸㉒,引尝言太后事者,遽得显官,欲引曼卿,曼卿固止之,乃已。自契丹通中国,德明尽有河南㉓,而臣属遂务休兵养息天下,然内外弛武三十余年,曼卿上书言十事,不报。已而元昊反,西方用兵,始思其言,召见,稍用其说,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㉔,得乡兵数十万。曼卿奉使籍兵河东,还,称旨,赐绯衣银鱼,天子方思尽其才,而且病矣。既而闻边将有欲以乡兵捍贼者,笑曰:“此得吾粗也。夫不教之兵勇怯相杂,若怯者见敌而动,则勇者亦牵而溃矣。今或不暇教,不若募其敢行者㉕,则人人皆胜兵也。”其视世事蔑若不足为,及听其施设之方,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状貌伟然,喜酒自豪,若不可绳以法度,退而质其平生,趣舍大节无一悖于理者㉖。遇人无贤愚,皆尽忻欢㉗。及间而可不天下是非善恶,当其意者无几人。其为文章,劲健称其意气。有子济、滋。天子闻其丧,官其一子,使禄其家。既卒之三十七日,葬于太清之先茔。其友欧阳修表于其墓曰:
呜呼曼卿,宁自混以为高,不少屈以合世,可谓自重之士矣。士之所负者愈大,则其自顾也愈重,自顾愈重,则其合愈难。然欲与共大事,立奇功,非得难合自重之士㉘,不可为也。古之魁雄之人,未始不负高世之志,故宁或毁身污迹,卒困于无闻,或老且死而幸一遇,犹克少施于世。若曼卿者,非徒与世难合,而不克所施,亦其不幸不得至乎中寿,其命也夫!其可哀也夫!
【编 年】
庆历元年同知太常礼院时作。《增订欧阳文忠公年谱》:“庆历元年,作《石曼卿墓表》。”
【笺 注】
①石曼卿:《宋史》卷四四二有《石延年传》,本书卷五〇有《祭石曼卿文》。墓表:墓碑。因其竖于墓前或墓道内,表彰死者,故称。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按墓表自东汉始,安帝元初元年立《谒者景君墓表》,厥后因之。其文体与碑碣同,有官无官皆可用,非若碑碣之有等级限制也。”清恽敬《与李爱堂》“惟是墓表之法,止表数大事,视神道碑、庙碑体不同,视墓志铭体亦不同。墓志铭可言情、言小事,表断不可。”
②幽州:唐代州名,五代后晋时入于契丹。在今北京市。《元和郡县志逸文》卷一载此州,然无四至八到之记载。《辽史·地理志》四:“南京析津府,本古冀之地。高阳氏谓之幽陵,陶唐曰幽都。”
③幽州入于契丹:《辽史·地理志》四:“自唐而晋,高祖以辽有援立之劳,割幽州等十六州以献。太宗升为南京,又曰燕京。”
④嘉:原本校云:“一作‘喜’。”
⑤宋州之宋城;北宋初之州、县名,后改应天府,治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元丰九域志》卷一:“南京应天府,睢阳郡。唐宋州。梁宣武军节度。后唐改归德军。皇朝景德三年升应天府,大中祥符七年升南京。治宋城县。”
⑥章句:剖章析句,经学家解说经义的一种方式。所重在于解释篇章字句,而不在于阐发大义。《汉书·夏侯胜传》:“建所谓章句小儒,破碎大道。”
⑦乃一混以酒:意谓终日里以饮酒自乐。以,原本校云:“一作‘于’。”
⑧太子中允:宋代前期文臣京官叙迁之阶。《宋史·职官志》九:“太子中允转太常丞,特旨转秘书郎、著作郎、宗正丞。”
⑨不中:原本校云:“一本下有‘第’字”。
⑩奉职:即三班奉职,北宋武官官阶名。宋初,置殿前承旨。太宗淳化二年,改为三班奉职。为左、右两班小使臣寄禄之官。
⑪张文节公:张知白。见本书卷二一《镇安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赠太师中书令程公神道碑铭》注㉔。
⑫殿直:《宋史·职官志》九:“三班奉职转右班殿直,右班殿直转左班殿直,左班殿直转右侍禁。”
⑬济州:北宋州名,治所在今山东省巨野县东。《元丰九域志》卷一:“上,济州,济阳郡,防御。治钜野县。”金乡:济州所属县,治所在今山东省金乡县。《元丰九域志》卷一:“望,金乡。州东南九十里。”
⑭用荐者:原本无此三字,据校语补。
⑮乾宁军:北宋军名,属河北东路,治所在今河北省青县,后改为清州。《元丰九域志》卷二:“同下州,乾宁军。太平兴国七年,以沧州永安县置军。”
⑯永静军:北宋军名,属河北东路,治所在今河北省东光县。《元丰九域志》卷二:“同下州,永静军。唐景州,周降为定远军,隶沧州。皇朝太平兴国六年以军直隶京师。景德元年改永静。治东光县。”
⑰馆阁校勘:宋代馆职之最低等,由京官充任。凡初入馆职编校书籍,则为馆阁校勘。位在校理之下。
⑱大理寺丞:北宋前期寄禄官名。《宋史·选举志》四:“迁秩之制:诸科及无出身者,大理寺丞转中舍。凡改官,两使推官、军事判官、令、录事参军,进士授著作佐郎,余人大理寺丞;初等职官知县,知录事参军,防御、团练、军事推官,军监判官,进士授大理寺丞,余人卫尉寺丞;惟判司、主簿、县尉七考,进士授大理寺丞,余人卫尉寺丞。”
⑲海州:宋代州名,属淮南路,治所在今江苏省连云港市西之海州区。《元丰九域志》卷五:“海州,东海郡,团练。治朐山县。”
⑳校理:即秘阁校理,宋代馆职名。北宋前期无职事,为小州军、远小路分差遣官的带职。
㉑庄献明肃太后:即章献明肃太后。《宋史》卷二四二《后妃传》:“章献明肃刘皇后,其先家太原,后徙益州,为华阳人。太宗崩,真宗即位,入为美人。真宗崩,遗诏尊后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处分。群臣上尊号曰应元崇德仁寿慈圣太后,御文德殿受册。明道元年冬至,复御文德殿。加上尊号曰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太后。是岁崩,年六十五。谥曰章献明肃,葬于永定陵之西北。旧制皇后皆二谥,称制,加四谥自后始。追赠三世皆至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父封魏王。”原本校云:“一本明肃后有‘皇’字。”
㉒范讽:《宋史》卷三〇四《范讽传》:“讽字补之,举进士第,迁大理评事、通判淄州。徙知广济军。怀德荐于章献太后,遂召还。问所欲言,对曰:‘今权臣骄悍,将不可制。’盖指曹利用也。利用贬,拜右司谏、三司度支判官。改尚书礼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钱惟演自许州来朝,图相位,讽奏:‘惟演尝为枢密使,以皇太后姻属罢之,示天下以不私,固不可复用。’遂以惟演守河南。钱惟演倡议献、懿二太后宜祔真宗庙室,讽弹奏之。及言其在太后时权宠甚盛,且与后族连姻,请绌去。仁宗不听,讽袖告身以对曰:‘陛下不听臣言,臣今奉使山陵,而惟演守河南,臣早暮忧刺客。愿纳此,不敢复为御史中丞矣。’帝不得已,可之,讽乃趋出,遂贬惟演随州。枢密使杨崇勋日中不赴慰班,讽弹士逊与崇勋,俱罢。讽尝侍对,帝语及郭后亡子。讽言亡子大义当废,阴合帝旨,以龙图阁直学士权三司使。”
㉓德明尽有河南:此谓赵德明借契丹与宋罢兵,尽占黄河以南之地。河南,指西夏黄河以南地区,北至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南至今陕西靖边,西至今宁夏石嘴山,东至今陕西榆林。《西夏书事》卷八:“(景德元年)春正月,保吉卒。子德明嗣。四月,环庆边臣,皆以德明初立,乞行招抚。知镇戎军曹玮言:‘继迁擅河南地二十年,兵不解甲,使中国有西顾之忧。其国危子弱,部族离心,不即乘此捕灭,后更强盛,不可制矣。愿假臣轻兵,出其不意,擒德明送阙下,复河南为郡县,此其时也。’”
㉔籍河北、河东、陕西之民:原本校云:“一本无‘河北’二字。”
㉕不若募其敢行者:原本校云:“一本‘者’下有‘用’字。”
㉖趣舍大节:谓出处行事的原则。《文选》卷四一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趣舍异路。”李善注引颜师古曰:“趣,所向也;舍,所废也。”趣,原本校云:“一作‘取’。”
㉗忻欢:原本校云:“一作‘欢忻’。”
㉘非得难合自重之士:原本校云:“一本无‘得’字。”
【附 载】
释文莹《湘山野录》卷下:“欧公撰《石曼卿墓表》,苏子美书,邵饰篆额。山东诗僧秘演力干,屡督欧,俾速撰。文方成,演以庚二两置石于相蓝南食殿,砻讫,白欧公。写石之日为具,召馆阁诸公观子美书,书毕,演大喜曰:‘吾死足矣。’饮散,欧、苏嘱演曰:‘镌讫,且未得打。’竟以词翰之妙,演不能却。欧公忽定力院见之,问寺僧曰:‘何得?’僧曰:‘半千买得。’欧怒,回诟演曰:‘吾之文反与庸人半千鬻之,何无识之甚?’演滑稽特精,徐语欧曰:‘学士已多他三百八十三矣。’欧愈怒,曰:‘是何言?’演曰:‘公岂不记作省元时,庸人竞摹新赋,叫于通衢,复更召呼云:‘两文来买欧阳省元赋。’今一碑五百,价已多矣。’欧因解颐。徐又语欧曰:‘吾友曼卿不幸蚤世,固欲得君之文,张其名,与日星相磨,而又穷民售之,颇济其乏,岂非利乎?’公但笑而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