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屯田员外郎张君墓表
君讳谷,字应之①,世为开封尉氏人②。曾祖节,祖遇,皆不仕。父炳,为郑州原武县主簿③,因留家焉,今为原武人也。君举进士及第,为河阳、河南主簿④,苏州观察推官⑤,开封府士曹参军⑥,迁著作佐郎、知阳武县⑦,通判眉州⑧,累迁屯田员外郎,复知阳武县。以疾致仕,卒于家,享年五十有九。
君为人刚介⑨,好学问,事父母孝,与朋友信。其为吏洁廉,所至有能称。其在河南时,予为西京留守推官⑩,与谢希深、尹师鲁同在一府。其所与游,虽他掾属宾客,多材贤少壮驰骋于一时,而君居其间,年尚少,独苦羸,病肺唾血者已十余年。幸其疾少间,辄亦从诸君饮酒。诸君爱而止之,君曰:“我岂久生者邪?”虽他人视君,亦若不能胜朝夕者。其后同府之人皆解去,而希深、师鲁与当时少壮驰骋者丧其十八九,而君癯然唾血如故,后十年始以疾卒。君虽病羸,而力自为善,居官为吏,未尝废学问,多为贤士大夫所知。乃知夫康强者不可恃以久,而羸弱者未必不能生,虽其迟速长短相去几何,而强者不自勉,或死而泯没于无闻,弱者能自力,则必有称于后世,君其是已。君尝谓予曰:“吾旦暮人耳,无所取于世也,尚何区区于仕哉?然吾常哀禄之及于亲者薄,若幸得不死而官登于朝,冀窃国家褒赠之宠以荣其亲,然后归病于原武之庐足矣。”乃益买田治室于原武以待。君自河南、苏州累为名公卿所荐,乃迁著作为郎官,赠其父太子中允⑪,母司氏,永安县太君⑫。于是遂致仕,归于原武,营其德政乡之张固村原,将葬其亲。卜以皇祐五年十一月某日用事,前四日,君亦卒,遂以某日从葬于原上。
予与君游久⑬,记其昔所谓予者,且哀君之贤而不幸,又嘉君之志信而有成。于其葬也,不及铭,乃表于其墓。君娶祝氏,封华阳县君。有子曰损,试将作监主簿。至和二年三月七日,翰林学士、尚书吏部郎中、知制诰、充史馆修撰欧阳修撰。
【编 年】
至和二年任翰林学士时作。《增订欧阳文忠公年谱》:“至和二年,作《尚书屯田员外郎张君墓表》。”
【笺 注】
①字应之:按,张谷本字仲容,欧阳修为改其字。本书卷六四有《张应之字序》,可参。
②尉氏:北宋京师开封府属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尉氏县。《元丰九域志》卷一:“畿,尉氏。京南九十里。”
③原武:北宋郑州所属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原阳县西南。《元丰九域志》卷一:“上,原武。(郑)州北六十里。”
④河阳:北宋京西北路孟州州治所在县,在今河南省孟州市。《元丰九域志》卷一:“孟州,望,河阳三城节度。治河阳县。”河南:北宋河南府治所所在县,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元丰九域志》卷一:“西京河南府,河南郡。治河南县。”
⑤观察推官:本为唐代观察使属僚,掌推勘刑狱诉讼。宋代沿其名,实为郡佐,掌收发符,协理长吏治本州、府之公事。
⑥开封府士曹参军:北宋京尹属官名,掌到罢批书,并领出入所辖县公文审覆,及与户、仓、兵曹分季轮流与司录参军推勘诉讼等公事。《事物纪原》卷六《士曹》:“北齐始有士曹参军,今独开封府置。”《庆元条法》卷四《官品令》:“开封府诸曹参军,正八品。”
⑦阳武:北宋县名,开封府属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原阳县。《元丰九域志》卷一:“畿,阳武。京西北九十里。”
⑧眉州:宋代州名,属益州路,治所在今四川省眉山市。《元丰九域志》卷七:“眉州,上,通义郡,防御。至道二年升防御。治眉山县。”
⑨刚介:介,原本校云:“一作‘毅’。”
⑩予为西京留守推官:《欧阳文忠公年谱》:“(天圣八年)五月,授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西京留守推官。(天圣九年)三月,公至西京。钱文僖公惟演为留守。幕府多名士。”
⑪允:原本校云:“一作‘舍’。”
⑫母司氏永安县太君:原本作“母宋氏,京兆县太君”。据校语改。按,京兆乃军府名,不当作为县君、县太君之封号。
⑬予与君游久:本书卷一〇有《张主簿东斋》诗,卷五六有《题张应之县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