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虞部员外郎尹公墓志铭

尚书虞部员外郎尹公墓志铭

公讳仲宣,姓尹氏。尹氏世居太原,无显者。由公之父赠刑部侍郎讳文化,始举《毛诗》,登科,能以材敏称于当时,仕至尚书都官郎中。于今人士语尹氏者,往往能称其名字,由是始有闻人。刑部葬其父于河南,今为河南人。公举《周易》,咸平三年中第。历梓州铜山、凤翔麟游二主簿,京兆府司理参军,潞州襄垣主簿,迁汝州梁县、怀州武陟二令,又迁蜀州军事判官。荐其能者数十人,拜大理寺丞、太子中舍、殿中丞、国子博士、尚书虞部员外郎。历知汝州之叶、郑州之荥阳县,又知大宁监,通判华州,又知资州,皆有政绩。最后知郢州,至州之三日,晨起衣冠,得疾,及寝而卒,实景祐四年三月七日也,年七十一。以五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葬寿安。母郑氏,德兴县太君。妻张氏,寿安县君。子七人:源、洙、湘、冲、淑、沂、泳。诸孙十余人。公既卒,许州进士朱生游资州,资人家家能道公之遗事,及闻公丧,皆巷哭,其吏与民各以其类之浮屠发哀受吊。朱生既得公善十余事,为作《遗爱录》,以遗资人。朱生未尝识公者,而言若兹,信矣。呜呼!善人之为善也,生不赫赫于当时,则其遗风余思在乎人者,必有时而著。公生而为善,殁也见称,斯可知也已。铭者,所以名其善功以昭后世也。铭曰:

物塞而通,必艰其初。至于大亨,乃烨而敷。尹氏之先,久窒不耀。自公再世,始发其奥。公不坠德,有善在人。孰当其兴?在子与孙。

【编 年】

景祐五年任乾德县令时作。原本题下注云:“景祐五年。”

【笺 注】

①始举《毛诗》:《宋史·选举志》一:“初,礼部贡举,设进士、《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等科,皆秋取解,冬集礼部,春考试。合格及第者,列名放榜于尚书省。凡进士,试诗、赋、论各一首,策五道,帖《论语》十帖,对《春秋》或《礼记》墨义十条。凡《九经》,帖书一百二十帖,对墨义六十条。凡《五经》,帖书八十帖,对墨义五十条。凡《三礼》,对墨义九十条。凡《三传》,一百一十条,凡《开元礼》,凡《三史》,各对三百条。凡学究,《毛诗》对墨义五十条,《论语》十条,《尔雅》、《孝经》共十条,《周易》、《尚书》各二十五条。”以上所言学究,又称学究一经。凡应此科考试者,许于经书之内任选一经,《毛诗》属其中之一。

②登科:原本作“登某科”,其“某”字据校语删。

③能以材敏称于当时:能,原本校云:“一本无此字。”

④梓州:宋代州名,治所在今四川省三台县。《元丰九域志》卷七:“梓州,梓潼郡,剑南东川节度。治郪县。”铜山:梓州所属县。治所在今四川省三台县南一百里。《元丰九域志》卷七:“中,铜山。(梓)州西南九十五里。”

⑤凤翔府:北宋府名,治所在今陕西省凤翔县。《元丰九域志》卷一:“凤翔府,次府,扶风郡,凤翔节度。治天兴县。”麟游:凤翔府所属县,治所在今陕西省麟游县。《元丰九域志》卷三:“次畿,麟游。府东北一百一十里。”主簿:古官名,掌官物出纳、注销簿书。《文献通考·职官考》一七:“古者官府皆有主簿一官,上自三公及御史府,下至九寺、五监以至州郡县皆有之,所职者簿书,盖曹掾之流耳。”宋代县主簿正九品下。

⑥京兆府:北宋府名,治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元丰九域志》卷三:“次府,京兆府,京兆郡,永兴军节度。治长安、万年二县。”司理参军:宋州府幕职官名。《宋史·职官志》七:“司理参军,掌讼狱勘鞫之事。”《宋朝事实类苑》卷二五《司理参军》:“五代已来,诸州马步军院都虞候以牙校为之。太祖虑其任私,高下其手,乃置司寇参军,以进士、九经及第人充。后又改司理参军。至今俚俗犹以司理院为马步院。”

⑦潞州:北宋州名,属河东路,治所在今山西省长治市。《元丰九域志》卷四:“潞州,大都督府,上党郡,昭德军节度。治上党县。”襄垣:潞州所属县,治所在今山西省襄垣县。《元丰九域志》卷四:“上,襄垣。(潞)州西北八十里。”

⑧汝州梁县:北宋州、县名,属京西南路,治所在今河南省汝州市。《元丰九域志》卷一:“汝州,辅,临汝郡,防御。治梁县。”原本作“汝州梁”,其“县”字据校语补。

⑨怀州:北宋州名,属河北西路,治所在今河南省沁阳市。《元丰九域志》卷二:“怀州,雄,河内郡,防御。治河内县。”武陟:怀州所属县,治所在今河南省武陟县。《元丰九域志》卷四:“中,武陟。州东八十五里。”

⑩蜀州:宋代州名,属益州路,治所在今四川省崇州市。《元丰九域志》卷七:“蜀州,紧,唐安郡,军事。治晋原县。”

⑪荐其能者数十人:数十,原本校云:“一作‘十数’。”

⑫殿中丞、国子博士:均为宋初寄禄官名。《宋史·职官志》八:“咸平四年,左司谏、知制诰杨亿上疏曰:‘唐虞之时,建官惟百,夏商官倍,秦汉益繁。施及有唐,六策咸在,自三公之极贵、九品之至微,著于令文,皆有员数。窃睹班簿,员外郎及三百余人,郎中亦及百数,自余太常、国子博士、殿中丞、舍人、洗马,俱不下数百人,率为常参,皆著引籍,不知职业之所守,多由恩泽而序迁。’”

⑬叶:叶县,汝州所属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叶县。《元丰九域志》卷一:“上,叶,(汝)州东南二百四十里。”

⑭荥阳:北宋郑州所属县,治所在今河南省荥阳市。《元丰九域志》卷一:“紧,荥阳。州西六十里。”原本校云:“一本‘荥阳’下有‘县’字。”

⑮大宁监:宋代监名,属夔州路,治所在今重庆市巫溪县。《元丰九域志》卷八:“同下州,大宁监。治大昌县。”

⑯华州:北宋州名,属陕西路,治所在今陕西省华阴县。《元丰九域志》卷三:“望,华州,华阴郡,镇潼军节度。治郑县。”

⑰资州:宋代州名,属梓州路,治所在今四川省资中县。《元丰九域志》卷七:“上,资州,资阳郡,军事。治磐石县。”

⑱皆有政绩:政,原本校云:“一作‘能’。”

⑲郢州:宋代州名,属京西南路,治所在今湖北省钟祥市。《元丰九域志》卷一:“郢州,上,富水郡,防御。治长寿县。”

⑳及寝而卒:原本无“及寝而”三字,据校语补。

㉑寿安:北宋河南府属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宜阳县。《元丰九域志》卷一:“畿,寿安,在(西)京西南七十六里。

㉒源:《宋史》卷四四二《尹源传》:“尹源字子渐,少博学强记,与弟洙皆以文学知名,洙议论明辨,果于有为。源自晦,不矜饰,有所发即过人。初以祖荫补三班借职,稍迁殿直。举进士,为奉礼郎,累迁太常博士,历知芮城、河阳、新郑三县,通判泾州。时知沧州刘涣坐专斩部卒,降知密州。源上书言云云,涣遂获免。尝作《唐说》及《叙兵》十篇上之。赵元昊寇定川堡,葛怀敏发泾原兵救之,源是时通判庆州,遗怀敏书曰:‘贼举国而来,其利不在城堡,而兵法有不得而救者,宜驻兵瓦亭,择利而后动。’怀敏不听,以败。范仲淹、韩琦荐其才,召试学士院。源素不喜赋,请以论易赋,主试者方以赋进,不悦其言,第其文下,除知怀州,卒。”

㉓人:原本校云:“一作‘州’。”

㉔殁也见称,斯可知也已:原本作“殁也见思”,据校文改补。

㉕大亨:顺畅无阻。《周易·临卦》:“大亨以正,天之道也。”孔颖达疏:“使物大得亨通而利正。”

㉕在子与孙:原本校云:“一作‘在予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