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序 言

仰望甬城古典的夜空

8000年前,浙江东部,四野阒寂,古老的余姚江日夜不停流淌着。

这条江自四明山夏家岭发源,浩浩汤汤注入甬江。在余姚江中游,土地肥沃,水草丰茂,那里传出了响亮的劳动号子,人类早期的文明火种在此汇聚,那里是河姆渡。我们的先民进入了新石器时代,那是这座城市历经的一个崭新纪元。

4200年前,夏朝堇子国立,定宁波为邑城。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宁波下辖、奉化、慈溪、翁山四县,取四明山之名,称明州府。

明洪武十四年(1381),鄞县人单仲友在京城担任国子助教,向朱元璋献策,称家乡明州国号与大明同,为避国号,请皇上赐新名。朱元璋问单仲友有何建议,单仲友说:“彼处有定海,海定则波宁,可否改明州为宁波府?”遂有了宁波的地名。

这是我们这座城市最早的印迹。

这片东海岸最美丽的土地,早早接受了开化之风的吹拂。既有东方历史厚重的沉积,又有西方风气漫长的洗礼;既有山的巍峨刚毅,又有海的开放包容。

我们相信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座城市,也以自己的秉性养育着这里的人。宁波是尚学的,读书的传统由来久矣。不说它孕育出源远流长的四明学派、姚江学派、浙东学派,也不说闻名天下的藏书楼天一阁,只说两个数据,大概足以令每个宁波人骄傲:中国古代,宁波一地养育了2500名进士;中国现代,宁波一地又为共和国贡献了122位院士,均居全国前列。宁波是重商的,这个城市的人天生务实,秉持经世致用的信念。由此,这里走出了中国近代最有影响力的商帮之一——宁波帮,宁波帮将生意做到五大洲,创造了百余个中国第一。

我常常想,是什么决定了一座城市的品格呢?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悠远的文明历史?这些固然是其中不可忽略的部分。更重要的是这个城市的文化基因,一座城市的文化基因左右了城市的品格,城市的品格又决定了人们的眼界和选择。那么一座城市的文化基因从哪里来的?想了好多年我才想明白,它是由这座城市里那些博大高远的灵魂造就的。

说到宁波的文化名人,很多宁波人都能对他们的名字如数家珍。但再问问,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故事,恐怕得到的就是沉默了。于是我们翻开历史书去求证,但史书板着一副严峻的脸孔,上面写着一行行古板的履历。这多少有些遗憾,在宁波竟然找不到一部书,把那些文化巨匠的故事讲给后人听。作为一个在这座城市里长大的作家,承蒙它的种种给予,我一直都有一个私心,想写写宁波的文化巨人,想为那些大先生做一本书。

但生活烦琐,这件事一搁好多年,就像一颗被藏起来的种子,在等待一个春天给它的机缘。

许多事皆起于偶然。

2022年8月,单位主要领导调动,一团忙乱。其时,赶上宁波市鄞州区宣传部主办的一个文化工作会议,领导没空让我代会。那次代会议题有点特殊:关于王应麟先生诞辰800周年纪念方案商讨。原来是一个给古代大先生过生日的策划会。每位参会嘉宾都要讲几句。轮到我了,我说:“能不能写一本书,咱们用文学的方式把宁波那些大先生写下来?当然,也包括王应麟先生,这本书呢,要重在讲故事。当下,关于宁波历史人物的书不少,但用文学的形式书写宁波古代文化名人的书还真是凤毛麟角,我们能不能做这个事?”

鄞州区宣传部的应林辉副部长当即回应:“当然能做啊,马上落实。”

事后,回忆那一幕,我突然想到,这大概就是宁波人的办事特质,我们的宁波帮,他们大概就是这样把一桩桩的大生意谈成的。

事情就是这样开始的。从一个无意间的念头,到一次无意间的代会,到一句无意间的提议,一下子唤醒了我多年来深藏心底的一个愿望。

我花了两个月时间,思考这本书的提纲和结构,并列出了一个人物长名单。不做不知道,一做起来,确实吓了自己一跳,看着白色A4纸上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才知道他们都是从甬城这片土地上出发的。严子陵、林和靖、张孝祥、吴文英、王应麟、王阳明、屠隆、张苍水、全祖望……一长串名单令人肃然起敬。

接着,又用两个月时间物色作者。作为主编,我挑选作者自然有自己严苛的标准,这标准归结起来也很简单,就是不以名气考量,只挑选踏实的,肯认认真真花时间做考证的,以散文写作为主的作者。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这本书里的大多数作者都格外尽心尽力,他们对文字的敬畏和对事实的尊重,都深深感动着我,很多作者为了写成一篇七八千字的文章,读了数本参考书和数十万字的参考资料。也有作者,例如邬吉霞,在写完一万字的文稿后,被我推翻,又另起炉灶再写一篇,另两个作者羽人、徐海珍,也做了同样的事。作者陈小如,则反反复复改了六稿。若做个统计,全书70%的篇目修改了三稿以上。在这本书的作者中,不乏郑骁锋那样的历史散文写作高手,在写作中,他同样表现出了惯有的严谨和审慎。

我提到这些,是想说对待这本书,作者们有着一致的专注和用心。它是19位作者的一股合力,是19条支流汇成的一条大河。由此,才成就了这部讲究格调的书。

我们谦卑地低下头去,看到了纸页间高贵的灵魂,看到了这座城市古典的夜空群星璀璨。我们在纸页间,见到了故事,也见到了一座城市的精神走向。这里头有家国情怀,有文人傲骨,有生命哲学,有侠骨柔肠;这里头有上下求索,有理想主义,有智慧和勇气的激扬,也有深情和热血的涌动。这一切,这些丰盈的生命,塑造了我们这座城市的性情和气度。

还是想再次表达谢意,感谢应林辉先生促成了这桩美好的事情,感谢每一位用心书写的作者,当我们的名字列在那些伟大的名字后面,我们同样分得了一份荣光。感谢责编小詹,她很敬业,也很讲究,唯有用心用情,才能让一本书呈现出读者想象中的模样。

最后,愿亲爱的读者,在字里行间遇到深邃又有趣的大先生们。

徐海蛟

2024/2/9 除夕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