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风尘客

天涯风尘客

王晓峰 文

陈撰

1678—1758

清朝著名学者、画家、诗人

天涯路远,归期无定。即使沉浮江湖很久,未归人也不会忘记回家的路。

在扬州过完七十九岁生日后,陈撰是坐着乌篷船回到钱塘的,此时的耄耋老人已经不起车马的颠沛。扬州终究不是归宿之地,即使这一待就是五十年,或许从流寓之日起,陈撰便开始了漫长的“逃离”计划。狐死必首丘,相较于生命的草草收场,陈撰更愿意策划一场独有的属于江湖文人的浪漫落幕。

古人是非常讲究风水的,尤其在选寿穴这样的大事上。三十年的生活经历让陈撰对钱塘风物颇为了解,《玉几山房听雨录》即收录了诸多风土人事。循着悠扬清越的钟声,陈撰的脚步不自觉地踱到了西湖边上,当面对绵延横陈、满山岚翠的南屏山时,他忽然想起了桑梓之地鄞东阿育王寺前的玉几山,两山何其相似!南屏山上的净慈寺和阿育王寺同为禅院五山,想起自己漂泊不定的一生,空灵袅袅的佛音足以慰藉风尘仆仆的凡心。这就是自己归处了,他内心十分笃定。

陈撰很想画下这治愈的场景,可惜这时的他已经力不从心了。南屏晚钟穿越千年,抚慰着每一个不甘的灵魂。不甘又如何,当时间线拉得足够长,所有的失意、寂寞或无奈,也不过尔尔。

指尖的墨香最终流淌成岁月斑斓的模样,为他洗去一身的疲惫,青松杳杳、晚霞铺面,归于宁静,今日的夕阳也算没有辜负他。

这一年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越明年,陈撰这位浙东游子也迎来了自己的日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