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今日风好,航船一路沿着运河前行,已可见枫桥寺的普明塔。塔是南渡后再建的,想到这七层宝塔逃过了兵火竟毁于自家溃兵,站立船首的中年男子不禁感叹——真快,自高宗置行宫于杭州竟已百年了。

又行了一阵,虹桥那边街市的人声已隐约可听,水面上船只也多了起来,载了盐米的货船,大户人家的私船,办公务的官船,杆上的各色船旗随风飘荡。缓速进了外城河,分别经过水陆两门,终于在渡口停下了。

他抬头看了眼“阊门”二字,并不进城,朝城外走去。

前几日城中连日赏桂,自己便去了沧浪亭,一夜大雨后却零落殆尽,倒是寓所西园那株晚些,只是米粒般的小蕾,怎奈还没来得及等到它开,就不得不为幕中事务去了新城。想到这里,他稍稍加快了脚步。

熟悉的小院出现在眼前,迎面一阵香气,正有一枝开得极盛的探出竹篱,像是在候着他。男子没去正室,而是转身进了偏房,屋室悄然,原来她尚在午眠,金钗卸在一旁,容色在翠绿被面下更显莹润。

他轻轻走至书房,铺开纸,一边研墨,一边心头想着同样等待他的那枝桂花、那个女子,笔尖轻蘸,落下三个字:金盏子。

淳祐三年(1243)秋,吴文英四十三岁,游幕苏州第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