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8

心学圣经《传习录》,最早由王阳明的大弟子兼妹夫徐爱收录王阳明平时的言论书札,希望传学于更多人。正德十三年(1518)该书由王阳明弟子薛侃在赣州首印,及至王阳明身后数十年间,陆续由薛侃、陆澄、钱德洪等王门弟子记录行世。

王阳明当初并不同意,称言论是一时一事,如同医者开药方,要因病施药,倘若不顾实际执迷于他的学问,反而误人子弟。徐爱说记录先生的言论,是为了不在先生身边时,也能将先生之学用于实践,反复体认,从而更好地领悟先生之学。后来更多的弟子提出传学要求,王阳明最终同意了。

“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今天我们反复品鉴领略王阳明的三大哲学命题之深义,无不出自其身体力行的真知灼见,甚至是他性命相搏而悟出的空谷足音。“心即理,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良知之在人心,亘万古、塞宇宙而无不同”……

张岱喟叹“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王渔洋称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皆居绝顶”,真三不朽人物,梁启超则直接把王阳明定义为中国历史上“两个半圣人”之一;王阳明身后六十多年出生的西方心灵哲学奠基人、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以一句“我思故我在”,达成了中西方哲学关于心灵命题的互鉴共证。

中国历史多有杀伐勇猛、蹈锋饮血的武将,亦多有浮白载笔、不废江河的文臣,王阳明则将两种文武功业推到了极致,做到了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