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种子

读书种子

张小末 文

方孝孺

1357—1402

明朝大臣、学者、思想家

君不见唐朝李白特达士,其人虽亡神不死。

声名流落天地间,千载高风有谁似。

……

方孝孺《吊李白》

大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朱元璋大兴“蓝玉案”,南京城内一片血雨腥风,大臣们人人自危。当此案尘埃落定之后,据说连坐族诛达一万五千人,明朝建国功臣因此案几乎全亡。

此刻,时年三十六岁的方孝孺正在宁海前往汉中赴任的途中。他即将正式步入仕途。

四月初七,当早春的桃花和杜鹃绽放于都城之际,他抵达了长安,再过半个月,他将到达宝鸡。

这一路上,他渡渭水、走栈道,领略了无数名山大川,祭拜了恩师宋濂之墓,尘霜满面无暇自顾。或许是在途中瞻仰了与李白有关的人文景观,一时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凭吊李白。

虽然一贯强调“文以载道”,但方孝孺的内心深处总归蕴藏着书生的浪漫与不羁,李白傲视金钱和权贵、追求自由的性格与气质深深地感染着他,“黄金白璧不足贵,但愿男儿有笔如长杠”,全诗一十六句,句句都充满了他对诗仙的仰慕之情。

这或许是冥冥之中的吸引和追随,当方孝孺悲怆的一生谢幕之后,他亦当得起“千载高风有谁似”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