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6

那个长江失守的五月,之瑜所搭乘的走私船,趁着夜色驶离舟山时,他绝对料想不到,自己这一去,就是与家乡诀别。

之后的十五年,他几乎都在海上乞兵筹饷,要么跑日本,跑安南,跑暹罗,要么来往于舟山、厦门的几个抗清武装之间,再也没有回过余姚。

十七世纪,虽然人类已经能够环球航行,但航海依然充满了风险。别说之瑜搭乘的单薄商船,即便是郑成功庞大的舰队,都曾在舟山海面因遭遇风暴而差点全军覆没。

除了不可测的天灾,他还必须躲过清军的搜捕。

东南沿海是明清两朝最后的战场,双方进进退退,来回拉锯。有一年,之瑜从厦门前往舟山,途中便被清兵的巡逻船拦截,钢刀架上脖子,逼他剃发归顺。之瑜却面不改色,声称誓死不降。也是他运气好,那几个清兵都是汉人,敬重其气节,趁着长官不在船上,偷偷放了他。

死亡的威胁不仅仅来自清军。五十七岁那年,他在安南等待船只北返时,突然被抓了起来。原来安南国王想找一个书记,但国小民穷,识字人实在太少,一直没有合适人选,便四处抓捕中国来的文化人,而且手段很粗暴,看中了就直接拿绳捆走。之瑜就这样被绑进了官府。但他任凭府吏如何威逼利诱,总是不肯,最后只能国王亲自出面。被召见时,他又直立不跪。由于语言不通,差官用刑杖在他面前的沙地上画了一个“拜”字,之瑜拿过杖来,在上面加上一个“不”,大声道,安南这种偏僻地方,偶尔有读书人至此,名为求贤却汲汲于跪拜小礼,也就知道你们国王的襟怀几许了。并表示自己余生只为恢复中原,当年下海时就已经和亲友作过死别了,今日任凭杀剐,终究不能做“荒服一诸侯王”的臣子。安南王大怒,将他关了起来,每天把死囚拉到他门前,用各种酷刑处死,甚至将骨肉剁碎,抛撒满地,以此恐吓他,但之瑜始终不肯屈服,还写好了遗书。如此羁押了五十多天后,安南王终于被感动,抑或是无奈,只能放他归去。

拒绝安南王的聘任不难理解,毕竟之瑜连大明的官都不愿意做。令人感慨的是,一方面,他一再逃避朝廷的任命,另一方面,却以布衣乃至罪臣的身份,抛家弃子,一次又一次为复国涉险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