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5

若是泉下有知,得知自己被后人称为“日本的孔夫子”,之瑜想来是不甘心的。因为他赴日的初衷,是要做一位“中国的申包胥”。

申包胥是春秋时楚国的大臣,楚昭王时,吴国攻入楚国都城郢,申包胥长途跋涉前往秦国乞援,在城墙外哭了七天七夜,滴水不进,直至感动秦国君臣,发兵救楚,楚因此得以复国。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朝廷对他的通缉令还未撤销。

他的罪名是:“不受朝命,无人臣礼。”

崇祯皇帝景山自吊后,福王朱由崧即位于南京,改元弘光,史称弘光帝。因为江南总兵方国安的推荐,弘光帝一年之内三次下诏,召之瑜出山,赐江西提刑按察司副使兼兵部职方清吏司郎中衔,让他给方国安做监军,但他皆不奉诏,由此引起朝臣的集体恼怒,转而下令追捕。事实上,他最初到舟山,便是为了避难。

——有学者统计,朝廷先后封过之瑜十二次官,但他都没有就任。

在与友人的书信中,之瑜多次解释过自己绝意进仕的原因,不外乎政局黑暗,权臣当道,国事糜烂已极,纵然有心救助,亦是独木难支;加之自己性格执拗,脾气古怪,不懂和光同尘,也没法适应官场的钩心斗角,故而自暴自弃。礼部试回来后,他就明明白白地告诉妻子,自己从此再也不会去参加任何科举考试:“我若是中了进士,分到地方做个县令,第一年就会抓很多人,两三年后,做出成绩,想必会被调到监察部门,到那时,我肯定谁的账也不卖,这样的话一定会招来祸事,身家不保。这种啥也忍不了的劣性子,还不如老老实实在家混日子。”

从这一次又一次的坚定拒绝可以看出,对于朝政,朱之瑜是极其失望的,紫禁城易主,应该也在他的预料之中。但令人意外的是,当大厦坍塌,至暗时刻真正到来的时候,为挽救这个坠落的王朝,奔走最远、呼吁最久的,居然会是这个被指责为“无人臣礼”的老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