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5

正德十一年(1516),王阳明擢升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等处。多年来,江西、湖广、福建和广东四省交界山区,土匪盗贼猖獗,百姓深受劫掠之苦。

王阳明开始了一介文臣平寇剿匪生涯。他推行“十家牌法”,训练土兵、“狼兵”,用兵神诡,漳南之役,横水、左溪、桶冈之役,三浰之役均获大捷。随后置县安民,在福建奏设和平县,在江西奏设崇义县,在广东奏设平和县,令当地百姓安居乐业,兴礼倡仪,军功德政昭昭。当地百姓无不将王阳明奉为神明,供香烛立生祠。

此时的正德皇帝朱厚照依旧热衷于游走酒肆坊间,执着于儿戏式的巡游出征,着迷于腐朽堕落的生活。远在南昌的宁王朱宸濠起了取而代之的想法,这想法由来已久。按辈分,朱厚照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八世孙,朱宸濠是朱元璋的六世孙,所以朱厚照应称朱宸濠为王叔祖。这位王叔祖抱着这样的想法:都是朱元璋的子孙,谁做皇帝不是做皇帝?

其间,朱宸濠延请了落魄才子唐伯虎作为爱妃娄素珍的书画先生,实则意图让有着生花妙笔的大才子为他日后起草檄文和登基诏。

可惜,江西土皇帝碰到了一个敢于触逆鳞的地方小巡抚。

正德十四年(1519)六月十五日,王阳明于丰城骤闻宁王谋逆,此时他手上无一兵一卒,要对付拥有十万兵马的朱宸濠,连以卵击石都算不上。风猎猎,箭在弦,大明王朝内叛起杀机;运帷幄,决生死,一代圣人如何定乾坤?

王阳明剑指四方运筹帷幄,先赴江西吉安,与吉安知府伍文定商议,一边向湖广、广东等地要求增兵救援,一边向兵部请求调兵旗牌以提督军务,一边使用“反间计”,让一封“绝密信”落到朱宸濠手中。信中说有数十万大军即将到达,沿途官府接应不得有误云云。这个不算高明的计谋,让胆大心愚的宁王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当即按兵不动。王阳明趁机向各府县招募数万民兵、农民、工匠、流浪汉等,组成杂牌军誓师勤王。

之后得悉真相的朱宸濠气急败坏,率重兵出击,一路攻城拔寨势如破竹,直抵安庆。安庆一破,南京必然岌岌可危。朱宸濠意在南京另立朝廷称帝。王阳明围魏救赵,调兵反攻南昌。朱宸濠率兵回救老巢,两军决战于鄱阳湖,王阳明一战定乾坤。被擒后的朱宸濠,深悔不该不听贤妃娄素珍的屡屡规劝。

时年七月二十六日,王阳明生擒宁王朱宸濠,及后扫平余寇,前后不过四十三日,其中鄱阳湖交战七日,“盖自起兵至破贼,曾不旬日”。其间他向各地求援至战捷,朝廷无一援军,连禀报宁王谋反的奏疏都没得到回音,仅凭号称二十万、算起来只有三万四千余、实际只有一万四千余参战兵力,“以万余乌合之兵,而破强寇十万之众”,实为大明乃至前朝所罕见。

《明史·王守仁传》谓之,“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如守仁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