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此时,距离明朝消亡尚有一百多年光景。老朱家坚信江山固若金汤,无穷的奢靡铺在眼前,任由恣意挥霍。
正德皇帝朱厚照在刘瑾、张永等时称“八虎”的随侍太监的哄弄下,对逛妓院、开店铺、听坊曲、豢养虎豹、强抢民女等充满了狂热的迷恋。他老爹弘治帝除了留下一座开始病恹恹的江山,还为他留下一套堪称清廉可靠的做事班子,忠臣们用一把把老骨头苦苦支撑着先帝的托孤。
世有忠臣,必有奸佞。忠臣其实是朝代的悲哀,与之对应的必然是奸佞。一座盛世能够河清海晏,是因为忠臣在与奸佞抵死抗衡。如同所有顾命大臣惯犯的毛病,南京户科给事中戴铣、内阁首辅刘健、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谢迁等,不断向年轻的皇帝直言进谏,言辞锐利,甚至以死相谏要除掉“八虎”,以至于吓哭了皇帝。就在朱厚照犹豫着打算对“八虎”集团动手时,刘瑾深夜进宫,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终于以少年随侍的情谊哭软了皇帝的心。
翌日,兴冲冲进宫准备将刘瑾等“八虎”下狱的忠臣们,遭到一场迎面痛击。刘公公指令锦衣卫搜捕所有站队的忠臣,捕的捕,杀的杀,削的削。朝野上下一时风声鹤唳。
在所有人唯恐引火烧身的时候,兵部小主事王阳明不知好歹地站了出来,上书直言滥捕的错误和宦官专政将导致的恶果。上书落到刘瑾手里,刘公公给王阳明的回复是“重赏”四十廷杖,投入诏狱。
正德二年(1507)初春,北京城苍云密布,黄沙漫天,王阳明被逐出明王朝的中心,贬去千里之外的贵州修文县龙场驿当驿丞。那时南疆荒蛮瘴疠,历来是重罪官员发配之地,流放之途漫长而凶险。
天涯亡命客王阳明遭遇了刘瑾所派锦衣卫的追杀、为躲避追杀假意投江自杀、飘零到武夷山险被饿虎叼走等险恶,翌年春天抵达龙场驿。驿丞相当于招待所所长。迎接王所长的是二十三匹羸弱的瘦马,二十三副僵硬的铺盖,一个颤巍巍咳喘不止的前任老驿丞。
他在“鸟不生蛋”的荒地搭草屋,种菜种粮,与当地居民结交,在他们的相助下筑屋而居并开办龙冈书院,龙场有了开天辟地以来琅琅的读书声。
三名途经驿站的投宿者的暴毙,引发了王阳明对自身飘零与磨难人生的痛悼,他为他们写下《瘗旅文》:“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意思是说,自从我离开父母之乡来到此地,已经三个年头。历尽瘴毒而能勉强保全自己的生命,我没有一天怀有忧戚的情绪。今天忽然如此悲伤,乃是我为你想得太重,而为自身想得轻啊。
在异乡冷月照彻的无眠长夜,他一次次叩问生死离合的疑难。这种询问直接导致了当年格竹七天七夜的类似举动——躺进石棺,以身验死,以生验死。石棺可能就是一个更狭小的石洞。
棺盖覆顶的生死混沌,神游太虚的奇幻瞬间,五魂六魄身躯内外的游移,令他与天地自然渐渐融为一体,呼吸越来越急促……恍然中,一道雪亮的月光自树枝隙间漏银般洒向棺缝,大彻大悟涌上他的心头——
月亮并没有告知世人,它是光辉的、清澈的、通透的、无邪的,可人为什么能自月之圆缺阴晴明灭中,领略多端?是什么让人感受到一切?心!心外无物,万物万事万理皆源于心、生于心。我们的心灵状态,决定了我们与世界相生共处的生存方式。
王阳明冲出山洞,仰天长啸,天地共鸣。
龙场悟道,石破天惊。伟大的心学就此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