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骨书生
2025年09月26日
铁骨书生
薛显超 文
黄宗羲
1610—1695
明末清初经学家、启蒙主义思想家、史学家
康熙三十四年(1695)八月初七,时年八十五岁高龄的黄宗羲僵卧家中,预感到“那一天”应该就要到来,这是他惧怕又盼望的日子,严重的足疾,已经使他不能下地,时发时愈的麻症也日夜折磨着他。检点自己漫长又跌宕的一生,命运对他而言,何其柔厚,又何其残忍?
对于死,黄宗羲应该是通透、淡然的,在咳嗽剧烈发作的间隙,他给孙女婿写信说:
年纪到此,可死;自反平生虽无善状,亦无恶状,可死;于先人未了,亦稍稍无歉,可死;一生著述未必尽传,自料亦不下古之名家,可死。如此四可死,死真无苦矣。——《与万成勋书》
是的,古语说寿则多辱,这个年纪的黄宗羲于这世间的一切好坏,都已经受够。于古人念兹在兹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他都差不多已做到,可以无憾。
五天后,他安然离开了这个世界。
一年以后,在宁波城内学生万言的家里,一众门徒聚在一起,讨论给老师上一个什么样的“谥号”,这当然是私谥,朝廷不会认可,但也是盖棺定论的大事。“文”是毫无异议的,至于第二个字,大家犯了难,不是选不出,而是黄宗羲一生太过丰富。有人主张“孝”,有人主张“节”,争执不下之际,他们“共就先生像前决之,得文孝二字”。所有人都为之震撼,可能黄宗羲的在天之灵,早已做出选择。
其实,孝、节、文合在一起,倒更能代表黄宗羲的一生。始于孝,继之以节,终以文名。黄宗羲自己也曾总结一生行迹:“初锢之为党人,继指之为游侠,终厕之于儒林。”与此三者正是冥冥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