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五桂堂前桂,云光五色寒。
“五桂堂”三字,系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宸翰。甬上全氏素以诗礼传家,生于斯长于斯的祖望更是从小聪颖过人。四虚岁入私塾开蒙,由父亲亲自教习四书五经,能粗解章句。六七岁上,随父回村(今洞桥沙港口)祭祀,他以宗族十八位太公烧制砖瓦营生为赋,脱口吟来“一缕青烟上碧霄,月里嫦娥鬓熏焦。天将差使来相问,十八太公烧瓦窑”这样富有想象力和稚趣的诗句。八岁时,兼读《资治通鉴》和《文献通考》,晦涩深奥的史册,他读得兴致盎然,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康熙五十七年(1718),父亲授课结束,十三岁的少年投入三馀草堂董次欧名下。董先生学识渊博而性情古板,多数学生对其敬畏有余而亲近不足,但祖望不一样,他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为争论学问追着先生,敢直接叫板。“权威”屡遭质疑的董先生十分头疼,但很快发现少年的质疑不无道理。他透过浑浊的老眼,异常清醒地看到这株茁壮成长的苗子,将来必定长成参天大树,悲喜交集写下:“吾门俊人也。惜予老矣,不及见其大成也。”
董先生是有远见的。这一年,祖望轻松考取秀才,在学宫拜谒“至圣先师”时,看到谢三宾、张杰的神主赫然立于乡贤祠内,顿时怒不可遏,“击之不碎,投之泮水”。因为谢三宾降清,多次出卖抗清志士,作恶多端;张杰为明朝故将,降清后不仅杀害张苍水妻子儿子在内的一家老小,更施计捕获张苍水并杀之。听着抗清英雄故事长大的热血少年,怎能容忍这样的黑白不分,他不及思量后果,选择了激烈捍卫。
全氏先人家风严谨,坚守节操,不愿依附阉党,洁身自好。祖上虽有人做官,但近几十年来几辈人都投入抗清活动,家财基本耗尽,清贫是绕不开的话题。从小体弱的祖望,典型一介书生,擅长学术却不擅长谋生。二十岁成亲,娶了鄞江年长三岁的张氏为妻。为缓解生计,去了祖父曾经避乱教书的童岙设馆授徒。
《全绍衣传》中记载:“性好聚书,弱冠时,登范氏天一阁,谢氏天赐阁,陈氏云在楼,遇希有之本辄借抄。”以书明心的祖望痴迷读书,也痴迷抄书,从晨曦到日暮,一坐一整天,一抄一大摞,废寝忘食。累累藏书多半抄之而来,蔚为壮观。
到了雍正五年(1727),孙诏出任宁波知府,想将其收归门下并举荐为优秀贡生,赴国子监深造。在童岙三年,授业、备考、著书一样不敢落下,可祖望只想凭借真才实学考取功名,遂婉拒了带有条件的举荐。不久,浙江来了新学政王兰生,以其品学兼优、贤良方正上荐朝廷,憨直的祖望又以父母年岁已高,无兄弟侍奉为由推辞。
如此不识趣,家人很愤怒。祖望却侃侃而谈他的科举仕途理想,不料此时牙疾剧烈复发,不得已捂腮噤了声。妻子张氏趁机取笑:“你看看,老天爷都要惩罚任性的你,这下有口难开了吧。”祖望一副霜打的茄子模样,一旁的父母已忍俊不禁。二十五岁那年,王兰生又将他选为贡生,这一次碍于家人和师长们的轮番劝告,终于准备北上进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