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有一类“大人物微服私访”的电视剧在国内非常流行,从康熙乾隆,到包青天刘伯温,纷纷乔装打扮到民间惩恶扬善。但很多人不知道,这类影视模式的源头,是一部始播于1969年的日本连续剧《水户黄门》——这部剧至今还在持续制作播出,甚至还有极高的收视率,堪称影视史上的一大奇迹。
所谓“黄门”,即日本官制中“中纳言”的汉名,黄门侍郎。电视剧中,那位类似于中国乾隆与包公合体的“水户黄门”,原型便是幕府大将军德川家康的孙子、担任过此职的水户藩第二任藩主德川光国。
水户位于关东平原的东北部,境内那珂川舟运河港繁忙,号称“水运的门户”,因此得名,是当时的一大强藩。而除了一方诸侯,德川光国还是日本江户时代著名的学者和历史学家,被日本人称为“本朝史记”的《大日本史》,便是在他的主持下开始修撰的——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光国属于德川幕府的亲藩,但他为《大日本史》定下的主旨,却是尊崇天皇排斥幕府。
公元1868年,明治天皇下令“奉还版籍”,也就是命令诸侯交出各自占据的土地和人民。三年后,又下令“废藩置县”,即废除藩国制度,将全国行政区统一划分为三府七十二县。这便是世界史上著名的明治维新。
史家认为,明治倒幕之所以能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德川光国在《大日本史》中的宣传。而这位影响巨大的幕府革命家,背后站着一位中国人——他的老师朱舜水。他最核心的思想,如尊王一统、抑藩攘夷,都可以溯源到朱舜水的儒家学说。梁启超便曾说过,“德川二百年,日本整个变成儒教的国民,最大的动力实在舜水……五十年前,德川庆喜归政,废藩置县,成明治维新之大业,光国这部书功劳最多,而光国之学全受至舜水。所以舜水不特是德川朝的恩人,也是日本维新致强最有力的导师。”
这并非中国人的自赞。对于朱舜水,日本人也极其推崇,只要说到“德川二百余年太平之治”,往往都会提到他的启蒙之功,甚至将其誉为“日本的孔夫子”。
鲁迅到水户,便是去德川家族的墓地中,凭吊他的坟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