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嘉靖初年,王阳明与友人来到会稽山香炉峰北麓的南镇。他们漫行于深山幽谷,与一场盛大的花事不期而遇。
山道清幽,林木翠微,一枝山花从山岩石缝间探头,微风丽日下花枝轻颤,色泽嫣然。风一吹,雨点般的花瓣纷纷坠落,落在他们的衣冠上。
友人想到先生教诲的“心外无物”,便指着烂漫山花问:“先生说天下无心外之物,这棵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如果我不来看它,它到底存在吗?如果说存在,岂不是与你说的心外无物相矛盾?它与我的心有什么关系?”
王阳明如是答:“汝未见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汝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汝心之外。”当你未曾看到这花时,这花可能在,可能不在,可能开了,可能没开,花与你的心一同处于清寂的状态。这是无数的未知,无尽的寂;当你看到花时,则花的形状颜色气息瞬间明白起来,是你的心让你明白的。所以,天下无心外之物。
万化根源总在心,当初那一场石破天惊的顿悟,岂不正是源出于此?
嘉靖六年(1527),朝廷命王阳明前往广西思田处理盗匪之乱。王阳明不得不辞别讲学生涯,再披戎装,以羸弱之躯再次支撑明王朝行将倾覆的大厦。
行前的重阳之夜,王阳明与弟子钱德洪和王畿在天泉桥共证王门四句教,留下了著名的“天泉证道”典故:“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为世间留下了最后的心学教诲。
嘉靖七年(1528)十一月二十九日,因连年征战积劳成疾,王阳明在雪花纷飞的北归家乡途中,病逝于江西南安青龙铺码头。弟子周积流泪问临终前的他有什么遗言,王阳明微微一笑: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多年前王阳明写过一首诗,“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来的时候,他踏的是五彩祥云;走的时候,他裹的是苍茫风雪。那轮明月长久地悬在他的心空,迄今震霆启寐,烈耀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