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萨克二世安吉卢斯登基后的发展(1185 A.D.)

七、艾萨克二世安吉卢斯登基后的发展(1185 A.D.)

我出于好奇心,已经详述安德洛尼库斯非常特殊的性格作风和冒险事迹,现在我必须结束自赫拉克利乌斯时代以来,对这一系列希腊皇帝的评论。从科穆宁家族这根主干所衍生的旁支,都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枯萎,只有安德洛尼库斯的后裔得以延续男性的世系,而且在当前国家的混乱状况之下,安德洛尼库斯同样篡夺特拉布宗的统治权,对于这件事历史很少记载,然而在传奇故事中极为出名。君士坦丁·安吉卢斯(Constantine Angelus)是菲拉德尔菲亚(Philadelphia)的普通市民,与亚历克修斯皇帝的女儿结婚,获得财富和地位而能出人头地。他的儿子安德洛尼库斯个性怯懦知名于世,他的孙子艾萨克惩处暴君继位称帝。艾萨克二世的恶行以及他的兄弟野心勃勃,使得他遭到废立的下场。手足阋墙的后果是引来拉丁人占领君士坦丁堡,使得东部帝国处于第一个没落时期。

要是计算这些朝代的数量和纪年,就会发现在六百年的期间有六十位皇帝,授与奥古斯都头衔的统计表包括一些女性的统治者,当然也要扣除若干不被承认的篡夺者,还有一些未能在生前获得继承权的王侯。每个皇帝的平均统治时间大约是十年,远低于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爵士来自《年代记》的数据,他从比较近代或正规的君王所获得的数据,认定大致一个普通的朝代统治的期限在十八年到二十年之间。拜占庭帝国只要默认世袭的继承权利,就会造成最平静和繁荣的局面。五个王朝的赫拉克利乌斯、伊索里亚、阿摩里亚(Amorian)、巴西利安(Basilian)和科穆宁家族,享用和传承皇家的世袭产业,分别为五代、四代、三代、六代和四代之久,有若干君王计算他们的统治年代是从幼儿时期开始,君士坦丁七世和他的两个孙儿在位长达一个世纪。拜占庭两个王朝的转换期,继承的速度加快而且产生中断的现象,一个顺利的接位人会被另一位更为幸运的竞争者完全顶替。有很多条路径可以通达皇家权势的顶峰,反叛的架构为阴谋分子的打击所翻覆,也为暗中进行的诡计所破坏。那些受到士兵或人民、元老院或教士、妇人或宦官所宠爱的人,能够轮流交替称帝。他们用来登基的手段都很卑鄙,所遭遇的下场通常会受到藐视或以悲剧告终。一个人的自然生命通常会赋予同样的才智,要能给予更长的生存期限,就会对于人类野心的罪行和愚蠢,投以怜悯和轻视的笑容。何其空虚的野心等于在短暂的时间之内,攫取镜花水月和昙花一现的自我满足。

因此历史的经验是要针对我们的智能视域,提升或是扩大它的范围和极限。写成这部作品花费不了多少日子,读完也用不了多少时辰,然而六百年的光阴转瞬而过,人的寿命或朝代的期限像是白驹过隙。坟墓的位置就在宝座的旁边,功成名就的罪犯几乎接着丧失他的奖赏,只要我们存在着不朽的理性,就会藐视六十个皇帝的幽灵,一群幻影从我们眼前一晃而过,就是在我们的记忆里面,只不过留下很微弱的印象。无论在任何时代或地域都可以观察得到,野心对于类似的支配力量产生诱导的作用,可以使哲学家减少应有的惊愕,等到他指责人类的虚荣心的同时,也想要探讨一下,企图获得或掌握统治的权杖,普遍存在的野心背后有何动机。

提到拜占庭的皇帝,就绝大部分而言,我们没有道理说他们珍惜名声和喜爱人类。约翰·科穆尼努斯的德性是如此仁慈和纯洁,可说是绝无仅有的一位。至于那些名声显赫的君主,无论是在约翰二世之前或以后,都是运用个人的机智或勇敢,采取利己的策略,踏上一条扭曲而血腥的道路。仔细观察伊索里亚人利奥、巴西尔一世和亚历克修斯·科穆尼努斯以及狄奥菲卢斯、巴西尔二世和曼纽尔·科穆尼努斯带有缺陷的性格,我们的尊敬和谴责几乎可以扯平,至于提到其余的皇帝,仅有的期望是后代子孙能将他们忘怀。他们的野心所要达成的目标难道只是个人的幸福?我毋须详述悲惨的国王这个世俗的话题,然而我一定要说明他们所处的状况,就整体而言是充满恐惧和失去希望。

由于当时存有相互对立的情绪,比起现代世界和平与坚实的特质,古代有更大的变革空间,所以目前要出现亚历山大的胜利或是大流士的灭亡,不是很容易的事。拜占庭君王之所以特别不幸,在于他们暴露在国内的险恶环境之中,这其间并没有外国入侵的明显征兆。安德洛尼库斯从丰功伟业的高峰,突然坠入更为残酷和可耻的死亡,他的下场还不如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在他前面的最荣耀皇帝对敌人不抱希望,对臣民感到畏惧。军队的纪律废弛断丧尚武精神,国家的动乱频仍弃绝自由权利。东方和西方的蛮族对帝国形成两面夹击,要等到首都最终遭受奴役,才不会再有行省的丧失。

整个这一系列的罗马皇帝,从最早的几位凯撒到最后的君士坦丁十一世,延续大约一千五百多年之久,漫长的统治时期没有为外国人征服形成中断,已经超越古代各国的状况,像是亚述人或梅德人,以及继承居鲁士或亚历山大的后续各朝皇帝。

[1][译注]吉本在第一卷的序言中提到,要将罗马的衰亡分为三个阶段。现在前三卷涵盖的时间与第一阶段相同,第四卷叙述第二阶段的部分,所以前四卷整个时间约为四百年。最后两卷涵盖第二阶段大部分和第三阶段,全部时间约为八百年,因而形成头重脚轻的现象。本章的重点从赫拉克利乌斯的逝世到拉丁王国的建立,时间长达五百年,只能概要略述经过,吉本认为无法进行深入的评论,所以不加任何注释。

[2][译注]这个字的原意是“犀牛”,除了表示他的个性横冲直撞之外,据说受到劓刑以后装上金光闪闪的假鼻子,很像怒气冲冲的犀牛。

[3][译注]公元前86年马略从阿非利加率军进入罗马,大杀元老派人士,比起公元前82年的苏拉大肆报复民党,还算是小巫见大巫;至于提比略的报复,也不如他的后父奥古斯都在公元前43年颁布的“公敌宣告名单”,真是一网打尽,滴水不漏。

[4][译注]语出《以赛亚书》四十二章:“压伤的芦苇,他不折断;将残的灯火,他不吹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