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迭西亚会战和巴士拉的建城(636 A.D.)
波斯人怒火高涨而且心怀恐惧,面临国家存亡关头只有停止内部的对立和倾轧,祭司和贵族同意没有异议的裁决,阿尔泽玛(Arzema)女王必须逊位。科斯罗伊斯过世和赫拉克利乌斯退兵以后,她是第六个为时短暂的篡夺者,崛起和灭亡也不过三四个年头而已。科斯罗伊斯的孙子耶兹杰德(Yezdegerd)即位,这个年代符合黄历的周期[10],记载着萨珊(Sassan)王朝的灭亡和祆教的衰微。[11]年轻毫无经验的国君只有十五岁,不愿亲冒矢石的危险迎击敌人,就把军队的指挥权交给他的大将罗斯坦(Rustam)。波斯国王还有余留的三万正规军,据称后来加上盟军全部扩充到十二万人。穆斯林的军队经过增援,兵力从原来的一万二千人增加到三万人,营地安扎在卡迭西亚(Cadesia)平原。[12]他们的阵营虽然人数很少,比起不信者的乌合之众,能够发挥更为强大的战力。我必须不厌其烦再三说明,阿拉伯人发起冲锋的时候,不像希腊人和罗马人靠着坚忍稳重和紧密相连的步兵发挥攻击的成效。他们的主力部队是骑兵和弓箭手,经常发生个人的搏斗和快速的接触,使得整个会战行动受到干扰,只有在暂停再度发起攻击,这样一来无法获得决定性的战果,拖延时日到数天之久。
卡迭西亚会战的时期可以区分为几个阶段,分别给予特别的称呼:第一阶段是及时出现六千名叙利亚兄弟,因而称为“救援日”;第二阶段称为“冲杀日”,表示两支军队在进行一场惊天动地的混战;第三阶段指出夜间的骚动,用一个很古怪的名字称为“咆哮夜”,将嘈杂的喧嚣比拟成凶狠的野兽发出含糊不清的吼声。次日的清晨决定波斯人的命运,一场及时刮起的旋风将尘土砂石吹向不信者的面孔。兵器撞击的声音在罗斯坦帐幕四周响起,身为将领还躺在凉爽和安静的阴影之下。他根本不配和古代的英雄同名,营地里到处都是行李辎重,成队的骡子背负金银器具和钱财。他听到危险的声音就从卧榻上爬起来,正要逃走被一名英勇的阿拉伯人大步赶上,用刀斩下他的头插在长矛上高高举起,立即回到正在短兵相接的战场。阵式密集的波斯人看到以后军心大乱,只有束手被歼。萨拉森人承认损失七千五百战士,卡迭西亚之役双方表现出顽强的战斗精神,整个场面可以用血流成河来形容。王国的旗帜在战场砍倒为敌军掳获,这是一件铁匠的皮围裙,古老的年代这个波斯人的救星拿它作为标志。简陋的章纹表现英雄起兵之际的穷苦状况,为了掩盖见不得人的出身就用最名贵的宝石加以装饰。
哈里发的胜利获得伊拉克或亚述最为富裕的行省,很快建设巴士拉城使得征服更为稳固,所处的位置可以控制波斯人的贸易和航运。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离波斯湾约八十哩处,会合成为宽阔而平直的河道,非常适切称为阿拉伯河。这段著名河流从会合处到入海口的中央位置,在西岸开辟一个新的拓垦区,八百个伊斯兰教徒组成第一个殖民地。在进展顺利的状况之下发挥影响力,很快建立市面繁荣而人口众多的都城,天候虽然炎热倒是有清新宜人的空气,草原布满棕榈树和牛群,邻近有一个山谷赢得亚洲四大著名花园之一的美誉。前几任哈里发在位时期,这个阿拉伯殖民地的管辖权包括波斯南部各行省,先知的友伴和殉教者将坟墓建在此地,使城市在宗教上获得神圣的地位。欧洲的船只仍旧经常来到巴士拉的港口,此地已经成为对印度贸易位置适中的补给站和必经的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