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伦·拉希德对抗罗马帝国的战争(781—805 A.D.)

八、哈伦·拉希德对抗罗马帝国的战争(781—805 A.D.)

倭马亚和阿拔斯两个王朝的浴血斗争,让希腊人抓住机会对过去的失策进行报复,趁势扩张自己的领土。摩哈地(Mohadi)是新王朝第三代哈里发,同样掌握到有利的态势,当时拜占庭的宝座为孤儿寡妇所据有,那就是君士坦丁六世和艾琳(Irene)。哈里发坚持要使出严厉的雪耻手段,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组成一支九万五千人的大军,在教徒领袖第二个儿子哈伦(Harun)或亚伦(Aaron)的指挥之下,越过底格里斯河向色雷斯·博斯普鲁斯进军。哈伦将营寨扎在克利索波利斯(Chrysopolis)或斯库塔里(Scutari)[57]对面的高地,通知君士坦丁堡皇宫的艾琳,她已经丧失军队和行省。大臣获得统治者的同意或默许,签署非常羞辱的和平条约,就是用交换皇家礼物的名义,还是无法掩饰强加在罗马帝国身上、每年支付七万第纳尔金币的贡金。萨拉森人实在过于鲁莽,竟敢进入距离遥远而又充满敌意的土地,撤退时恳求对方给予可信的向导和供应充足的市场。没有一个希腊人敢自豪说,他们那支疲惫的部队在滑溜难行的山地和桑加里乌斯(Sangarius)河[58]之间那条必经之路,可能会受到包围导致全军覆没。

成功的远征行动以后过了五年,哈伦登上他父亲和兄长的宝座,成为阿拔斯王朝最具权势和活力的君主,是查理大帝的盟友,在西方世界享有盛名,也是阿拉伯传奇当中不朽的英雄,连最年幼的读者都熟悉他的平生功勋。他的姓氏所加的头衔是阿尔·拉希德(Al Rashid,意为“公正者”),慷慨的巴尔马克(Barmecides)家族可能无辜却被满门抄斩,玷污了他的盛名;不过他听取一名贫穷寡妇的申冤,她说被他的部队抢劫,同时敢用《古兰经》的经文威胁疏忽的专制君主:真主和后代子孙会给他应得的审判。哈伦用奢侈豪华和提倡学术装饰宫廷,在他的二十三年统治期间,他一再视察从呼罗珊到埃及的各个行省,九次到麦加进行朝圣活动,入侵罗马的领域也有八次之多,因为他们经常拒付贡金,这样一来让罗马人知道,一个月的劫掠比一年的顺从,付出的代价可要昂贵得多。然而等到君士坦丁的养母被迫逊位接受放逐,她的继承人尼西弗鲁斯决心抹去奴性和耻辱的标志。皇帝致哈里发的信函特别提到弈棋的典故,高雅的游戏已从波斯传到希腊:

女皇(他对艾琳的称呼)认为你是城堡而她自己只是小卒。胆怯的女性才会忍辱支付贡金,事实上她应该坚持立场,像你们这些蛮族要奉上双倍的数目。因此你要归还不义行为获得的成果,否则全部付诸刀剑来解决。

使臣在说完这段开场白,将一捆刀剑扔在宝座的前面。哈里发以微笑面对威胁,拔出他的弯刀,名叫“桑萨玛哈”(samsamah)的宝物在历史或传说当中真是大名鼎鼎,拿来砍断希腊人脆弱的兵器,刀刃没有卷口,还是锋利无比。然后他口述一封简短而令人畏惧的回函:

奉大仁大慈真主之名,教徒领袖哈伦·阿尔·拉希德致尼西弗鲁斯你这个罗马狗,我已经读过你的来信,啊!你这个不信真主的母亲所生的儿子,你不要光靠听到的传话,应该仔细看清楚我的答复。

弗里吉亚的平原用鲜血和战火写出交恶的经过。阿拉伯人黩武好战的快速行动,只有欺骗的诈术和悔恨的表示才能加以阻止。胜利的哈里发经历战役的辛劳,班师回到幼发拉底河畔的拉卡(Racca)[59],那里有他所喜爱的皇宫,五百哩的距离和严寒的季节,鼓励他的对手违犯和平协议。尼西弗鲁斯对于教徒领袖的胆识和敏捷大为震惊,哈伦在深冬再度越过积雪的陶里斯山。皇帝无论是运用策略还是战争的手段都已黔驴技穷,背信的希腊人身上带着三处伤口从战场逃走,他的臣民有四万人遗尸在田野。然而皇帝仍以降服为耻,哈里发决定乘胜追击。十三万五千名正规军接受薪饷,全部登记在兵籍名册上,还有三十多万各种教派的人员,随着阿拔斯王朝的黑旗一起进军。他们横扫小亚细亚的乡野,越过提亚纳和安卡拉,包围本都的赫拉克利亚(Heraclea)[60],当年繁荣绚烂的城邦现在成为微不足道的小镇,那时曾用古老的城墙,全力抵抗东方军队长达一个月的围攻。全城毁灭而战利品极为丰富,要说哈伦熟悉希腊的神话故事,就会对赫拉克勒斯的雕像遭到摧残产生惋惜之情,所有象征的物品诸如棍棒、长弓、箭囊和狮皮,全都用整块的黄金雕塑而成。萨拉森人经由海上和陆地进行破坏和蹂躏,从黑海一直蔓延到塞浦路斯岛,逼得尼西弗鲁斯只有收回傲慢的挑战。新的条约规定要保留赫拉克利亚的废墟,当做对希腊人的一个教训,成为阿拉伯人的战胜纪念物;用来做贡金的钱币,上面要有哈伦和三个儿子的浮雕和签章,然而众多君王列名或许有助于除去带给罗马姓氏的羞辱。等到他们的父亲过世,哈里发的继承人涉入内战的争执,个性宽厚的阿尔马蒙成为征服者,忙着恢复国内的和平,积极引进外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