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的分类
2025年10月13日
第三节 祠堂的分类
祠堂按其规模与功能来看,有名人专祠和姓氏祠堂之分。
名人专祠是指官方或民间为国家和地方名人建立的纪念性祠堂,以弘扬历史名人的功绩、品德、气节等。名人专祠一般在堂中多有名人塑像或画像供后人瞻仰。同时,陈列与名人有关的研究资料、著述和文物等。名人专祠虽然在数量上无法与姓氏祠堂相比,但在历史意义上却在其之上,大多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例如福州连江青芝山上的“董公祠”,福州于山上的纪念抗倭英雄戚继光的“戚公祠”就是典型的名人专祠。
姓氏祠堂是宗祠的主体部分,数量上远超名人专祠。姓氏祠堂最大的特征是内部设有神主堂,供奉祖先的神主牌位,而且龛前都有香炉、烛台等祭器;四周壁上有绘画、浮雕;柱上有祠联、楹联,横梁或壁上悬挂匾牌。大多有戏台、厢房,以供娱乐热闹之用。
此外,祠堂按属性可细分为家庙、支祠、家祠、特祭祠等。
家庙也称祖庙,古时称宗庙,以始迁祖为祭祀对象的属大宗祠、大祖祠,为整个宗族举行祭祖、议事活动的场所。
支祠,指族人从祖居地迁居他处,另开基业形成分支,建立的供奉最亲近的祖先的新祠。
家祠,也叫祖厅、公厅、祖屋,是祭祀列祖列宗、堂上公婆的祠堂,为同村、同姓、同房派的族人举行祭祖和婚丧嫁娶活动的场所。
特祭祠,指供奉那些香火不续的先人的祠堂。凡大祠堂均另设两座附属建筑:一是文昌阁,二是特祭祠。
(摘自《董道》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