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地区董氏宗祠
福州,别称榕城,简称“榕”,隶属于福建省,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是福建省省会,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福州建城于公元前202年,具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周显王二十五年(前344年),福州已为越王勾践后裔的属地。西晋太康三年(282年)设立晋安郡。南朝、隋唐时期,福州曾作为丰州、泉州、闽州、建州的州治。唐开元十三年(725年)改设福州都督府。这是福州命名的开始。五代改称长乐府、东都。宋代设福州路、福安府。元代设福建行中书省。明、清两代是福州府府治。民国元年(1912年)后是东路道、闽海道的驻地,以及福建省会和闽侯县治。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1日划福州城区及近郊,正式成立福州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是福建省辖市和福建省省会。下辖鼓楼、台江、仓山、晋安、马尾、长乐6个区,县级市福清市,闽侯、永泰、连江、罗源、闽清5个县,以及平潭综合实验区。
福州地区有董玠、董纯永、董悦中、董方禄4个支系近3万董氏人口,分布在27个集居地,现存10座规模相当的董氏宗祠。
长乐董氏宗祠
长乐董玠世系宗祠简介
董玠其人 董玠,益州(今四川)人,唐乾元元年(758年)任福建防御史兼宁海军使、福州刺史,驻节新宁县(现长乐古槐)。史载董玠治闽时“闽海其波不扬,民请留焉”。董玠任满奉诏入京,应民意之请留次子元礼居福唐城(今福州市)。据长乐董氏谱志载,董玠系蜀汉名臣董和十四世孙。董和、董允父子为三国时蜀汉重臣,深得丞相诸葛亮赞许。
董玠世系 董玠在闽后裔分为二支系。一为董玠八世孙董珙,于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由福唐城迁入长乐敦素里(今长乐古槐),是为古槐董氏始祖。珙三传至舜俞,于宋大观二年(1108年)由世居十七都蔡宅旁迁至二十四都鳌峰之东畔前董(今长乐文岭前董),舜俞是为前董一世祖。宋乾道五年(1169年)董康分支又迁入金峰(今金峰董朱),董康为金峰董朱一世祖。一为董玠十世孙思诚,于宋端拱二年(989年)由福唐城迁入长乐之黄岐沙里,思诚孙舜都又迁至二十四都艾石山下震龙境,即今文岭后董,故思诚为震龙后董之一世祖。元朝,董玠十七世孙董佺迁至连江东岱,是为东岱董氏一世祖。明末清初,董玠二十八世孙则对等四人先后由后董迁至鼓山凤洋浦尾,即今福州鼓山远西村。
董玠世系董氏第二十二世至六十九世行第昭穆世序如下:
前二十四世:继汝宗世廷甫有善则尔永孝述祖道谊传家政美德隆积庆
后二十四世:允崇文学英俊齐彰观光上国奕代联芳贻谋克绍赐福孔长
董玠支系现存完整宗祠六座:古槐江都董氏宗祠、文岭后董震龙董氏宗祠、文岭前董鳌峰董氏宗祠、金峰董朱董氏宗祠、鼓山远洋董氏支祠、连江东岱董氏宗祠。此外,尚有数十座祖厅、公婆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