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应举生平大事记
嘉靖三十六年丁巳(1557年)1岁,董应举生于龙塘,乳名信。
嘉靖四十二年癸亥(1563年)7岁,董世道为应举(署名董信)捐银二十两,助修龙塘堡。
万历十九年辛卯(1591年)35岁秋,董应举参加乡试,中举人。
万历二十六年戊戌(1598年)42岁春,应举中进士。
万历二十七年己亥(1599年)43岁,就任广州府学教授(从九品),因敢与税监李凤舍人争府学增地,且李凤在学宫前驰马,应举将其马匹扣留,名扬五羊城。之后几年均在府学任上。
万历三十一年癸卯(1603年)47岁,升任南京国子监博士(从八品),向吏部执事提出议礼的揭帖。
万历三十三年乙巳(1605年)49岁,国子监考满博士,痛感朝政不修,上《感激时事疏》。冬获任南京户部陕西清吏司主事(正七品)。
万历三十六年戊申(1608年)52岁,在仓曹任上因公益而慷慨任事。十月仓差任满有《任满告大仓五显文》,表明廉正用事,神鬼可鉴之心。作《待罪录序》表明敢于慷慨任事。
万历三十九年辛亥(1611年)55岁,自上年五月以考功司主事到任。冬历考功郎中告归故里。
万历四十年壬子(1612年)56岁,告假在乡,继承父志,首捐八十三金购地,主持扩建龙塘堡。十月还就职吏部,上《条陈铨政疏》,对吏部旧制提出9项改革意见。
万历四十一年癸丑(1613年)57岁,告假居乡,在乡议浚孟溪,又捐金二十六两重振社仓。本年秋,兵备道吕纯如视师海上至龙塘堡,董鸣玮兴建四门石梁桥,为吕记功。
万历四十三年乙卯(1615年)59岁,在吏部考功司员外郎任上。因题复福建布政使窦子偁被参,退居乡里,初得仙岩诸洞,继而开辟青芝百洞山。
万历四十五年丁巳(1617年)61岁秋,赴南京大理寺丞任(正五品)。本年《崇相集》成,由叶向高作序。
万历四十八年庚申(1620年)64岁,《崇相集》再由吕纯如作序。
天启元年辛酉(1621年)65岁,召为太常少卿(正四品),提督四夷馆,秋上任。
天启二年壬戌(1622年)66岁,升太仆寺卿兼河南道御史(从三品),管理直隶至山海关等处屯田,安插辽民。
天启三年癸亥(1623年)67岁,屯田获得大丰收,十一月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正三品),督理顺天等处屯田屯兵事务并赐敕书。
天启五年乙丑(1625年)69岁,四月升户部右侍郎,奉圣旨改升工部左侍郎(正三品)。七月奉敕总督钱法盐法敕印,奉兼户部侍郎。
天启六年丙寅(1626年)70岁,因疏请厘正盐规,触及盐监隐私,遭弹劾,魏忠贤传旨诘让,落职闲住。
崇祯二年,己巳(1629年)73岁,崇祯初复官,以老为由,辞不复出。
崇祯十二年己卯(1639年),卒于福州,享年83岁,朝廷赐谥“忠介”,追赠工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