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福地安居乐业 建新祠天宽地阔 霞浦松城宝福里董氏宗祠

迁福地安居乐业 建新祠天宽地阔 霞浦松城宝福里董氏宗祠

宝福里村位于霞浦县城西向,距县城大约3公里的郊区,隶属松城街道清福村委会。村前面向南峰山,墓斗村的靠山为宝福里村的前案山。村前是平坦良田。宝福里村董氏家族的生产生活和交通均十分便利。

村上有董、郑、黄、林等8个姓氏,全村有360多人,董姓人口占半数多。董氏入闽始祖兴公为一世,据谱载:十八世吾养公次子严公后裔二十二世师承公子珍乾公,吾养公三子童公后裔二十二世师满公长子珍养、次子珍佳,于清康熙乙亥年(1695年)由世祖婆廖氏带领,自德化县有济乡县后埔迁福宁州宝福里(谱说堡福里),而后祖婆领其子珍养、珍佳两兄弟迁杨梅岭头之北董岭头。董珍乾(总谱二十三世)留居宝福里,为宝福里一世祖。宝福里珍乾公传至二十六世旭泰丰公,生德纯、德招、德金、德凤、德新五子,立仁、义、礼、智、信五房,今传至三十六世“明”字辈(谱为“纪”字辈),即宝福里14世,人口180多人。

宝福里董氏宗祠

宗谱编排名行:珍(二十三世)、瑞、士、旭、德、传、万、世、发、历、代、刚(三十四世);新续编名行:祖(三十五世)、纪、碧、槐、树、良、佳、青、柏、松(四十四世);字行:星、霞、之、远、矣、山、川、本、琪、祯。

宝福里董氏宗祠旧祠位于村内,始建于何年未知。新建宗祠之前的宗祠,建于2003年,一进单层,面宽约7米、深约6米、高约6米,祠顶红色琉璃瓦,硬山顶前后出檐“人”字形栋面,红砖实墙包栋,壁面水泥浆粉饰。随着人口增多,年节祭祀活动和众事议事之时,祠厅显得狭隘,而且祠前没有祠埕,是陡峭山坡,宗祠显得小气。因此,于2017年在宗祠前方坡面,挖出埕基建两层水泥平房,作为家族议事活动场所。当年,拆除原祠在原址重建并扩建新祠,面宽13.5米、进深9米、高8米。主祠一进单层、栋面硬山顶、“人”字形前后出檐,左右红砖实墙包栋,里外水泥浆盖面装饰。正面大门入内神厅,神厅正面墙前设神殿。后小门设置在后墙右侧。前座众厅二层面上,有50多平方米,利用作为祠前埕,一举两得。新建宗祠主殿和前众厅,总占地面积25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60平方米。

宝福里董氏宗祠的主要祭祀活动有每年七月十五日祭祖。

村民祭祀活动,还有农历十二月初八日祭祀石翁仲公。传说石翁仲公原是距宝福里村西向七八公里外盐田乡暗井村民,出生于宋代。此人生来是皇帝命,有一天该要上朝,在自己门口等待两位将军来接驾,因将军误了时辰,翁仲公当不了皇帝而成为神。此后当地人每年在他的生日都要烧香祭拜,宝福里村也将此神请来作为村民保护神。石翁仲公石像立在村前,村中特地为他开辟了一个小公园。石翁仲公神没有宫宇,只能站在露天处等待接驾将军的到来。每年石翁仲公的生日,四里八方成百上千的信众都到这里祭拜。

(霞浦溪南下砚董兆世供稿)

柘荣董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