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三坊七巷董执谊故居

第四节 福州三坊七巷董执谊故居

传家经史赖谁通 闽都合璧记成双

董执谊故居

对于这条街这座房子,记忆只有一墙之隔。

记忆,隐藏在街面门面之后。记忆,浓缩在白墙青瓦之间。那些已经褪色的历史,如今依然清晰地封存在这个空间散落的碎片里。

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所有色调,所有味道,都折射出一种亘古不变的温度和柔和的光芒,连绵不绝。

门外边,三条坊、七条巷。

门里面,三口池、七口井。

人在坊巷里,也在天地间。

关于三、七的来历,有上古传说:灵龟负书,出于洛水,数列九宫,左三右七……

“三”,三生万物,生生不息。

“七”,七日来复,其命维新。

三坊七巷自晋代发端,于唐五代形成,到明清鼎盛,如今古老坊巷风貌基本得以传续。董执谊故居就坐落于三坊七巷主干道的南后街。故居系清代建筑,两座毗连,周以围墙,内有三池七井。主座前后二进,西墙外花厅,廊下为花园,园中鱼池一口,园南一座方亭,有花窗走廊环绕,这里正是《福州古厝》一书的封面景观。

故居副座门前一株火红的石榴树,象征唐朝一对青年男女在东山榴花洞吟诗作对的爱情传奇,已成为都市年轻人的网红打卡地。《闽都别记》正是从这个美丽的桥段开始,贯穿宋元直到清初,其中风俗掌故、民间传说蔚为大观,包括脍炙人口的陈靖姑、郑堂、洛阳桥等故事。《闽都记》《闽都别记》,一座城两千年的故事,两部书两百万的文字,曾经就封印在这一座房子里面。

走进这方唐宋的城,这条明清的街,这座百年的厝,我们生活中被称为历史的东西,依然可以真实地被触摸到。不论是有心还是无意,池水井水,惊鸿一瞥,都会留下影像,成为记忆中的一部分,彼此映照。所有的时空,所有有情的生命,都可在这一刻的映照中被一一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