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董应举家族
古邑连江,人杰地灵。董公千古,模范后代。
董公应举乃连江琯头龙塘董氏八世。琯头镇是闽东重镇,福建省著名侨乡。地处闽江口北岸,位于连江、马尾、琅岐三个县(区)中心地带,分“一区一线三岛”,隶属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南临闽江与琅岐岛对峙,北靠覆釜山脉与江南乡相连,西连亭江。塘头村为琯头镇下辖的一个村,古称龙塘堡,今号龙城。
唐贞观二年(628年),董氏先祖由兰溪迁福州府。约在元末,一世祖董悦中由福州府迁闽县龙塘堡(今琯头镇塘头村),悦中生三子:董喜(天房)、董嘉(地房)、董熹(人房)。董公应举是董悦中八世孙。
董应举在《先祖弘庵公事》一文中称其曾祖父生有四子:汝元、公著、汝宜、汝弼。汝元是永泰县的一名小官,死于任上。弘庵公仅是重公之三子,大哥汝元去世后,其嫂蔡氏守寡抚孤,为人可敬;二哥公著还要继续读书,小弟汝弼仅管种地,弘庵公只好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担。应举之父,名世道,号龙泉。又据董应举亲撰《先慈马太孺人墓志》:在祖父的操办下,通过八姑沟通,其父娶长乐马克顺之女为妻,生有二女二男。长女一懿,次女妃姐。又几年,母亲生的男孩皆夭折,于是支持父亲娶妾王氏。王氏来后,母亲却又生了二男:长男应举,次男应赞。母亲生于嘉靖元年(1522年)壬午六月二十日丑时,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病逝,享年73岁,应举是年38岁。母亲一生在家相夫教子,在外讲求道义,连乞丐都十分敬重她推己及人的精神。死后得赠“安人”称号,另葬安庆里定安山。父亲一生乐善好施,热心做公益之事,诸如建社仓,买义田,扶贫济困,修桥铺路,筹建宗祠,纂修谱牒,筑堡防倭,构建乡里的议事厅等。父亲死于万历九年(1581年),应举是年25岁。
应举,乳名信,字崇相,号见龙,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生。万历十五年(1587年),即在母亲66岁那年,应举娶长乐岭南陈诩之女为妻,生一女。应举任太常少卿时,天启皇帝曾封诰陈氏为“恭人”,应举曾把弟弟的二儿子鸣玮过继为养子。后续娶刘氏为妾,生子福。其弟应赞娶本乡林迪卿之女为妻,生三男三女。三男依次叫鸣珂、鸣玮、鸣璁。应举在世时有四个小孙子。
董应举家族世系图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