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青开派承祖德 玉笋传世振家声 莆田秀屿东峤东蔡董氏宗祠
一、地理概况
东蔡董氏宗祠位于莆田市秀屿区东峤镇东兴村东蔡自然村,其东边4公里处为东峤镇政府所在地;西边6公里处为秀屿区政府所在地;南面濒临平海湾海域,其沿海有著名的莆田盐场和中国·莆田国家级木材加工区,笏(石)埭(头)公路从村前经过;北靠五侯山顶“五侯秋望”景区(新莆田二十四景之一)及山下闻名遐迩的莆田老区革命“珠江支队”遗址。
二、宗祠大观
东蔡董氏宗祠始建于北宋徽宗年间,供奉、纪念一世董兴公、二世董道公、三世董宗嗣公、四世董堰公、五世董鎏公。
东蔡董氏宗祠外景
东蔡董氏宗祠内景
因祠堂年久失修,几近倒塌,2010年在众多有识之士的倡议下,决定重建董氏宗祠,并成立了重建领导小组,由董天富、董文金、董金永担任顾问,董国庆担任组长,董玉阳、董文宗、董文杰、董金华、董文珍、董顺聚、董文球、董林春为小组成员。2013年12月在全体董氏宗亲集资捐款、投工投劳的努力下,新祠堂(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9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竣工落成,其中个人捐款1万元以上的有:董文洪、董国宣、董秋华、董亚元、董文金、董天富。
祠堂面墙精美,中轴线后墙为祖先神位,供一世至五世公。
宗祠前有三副对联:
金山根植本源固;
董水德藩枝自荣。
孝友传家开祖德;
诗书继世振家声。
遇太平创伟业树万载丰碑;
逢盛世建宗祠仰千秋功德。
神位上有一副对联:
汉代方正名儒裔;
宋代银青太尉家。
上方有一仙游武举人赠送金匾“识赞群侯”,因损坏,后人于丙申年(2016年)重题。
前代简明世系图如下:
三、家族繁衍
2009年,泉州石狮市永宁沙堤董氏宗亲到东蔡认祖,参观了宗祠、古墓,进行了座谈,认定两地董氏同祖。世行昭穆如下:
恭惟道明德,
日旭焕春光。
群伦欣帝贶,
孙曹敦孝友。
垂裕泽丰长,
奕世振家声。
先祖董兴公在宋庆历时因战功显赫,特进银青禄大夫上柱国太尉,分镇于闽,立籍泉州登贤里。二世董道公,封平凉郡开国伯。三世董宗嗣封平凉郡开国伯。四世董堰公为大观进士,封工部尚书、随州刺史。董偃公生五世董鎏公,宋朝进士,敕封英济侯,后因战乱归隐兴化莆田五侯山,后开族启乡东蔡(石狮沙堤与前沁村董氏族谱记载相同);明弘治三年(1490年),六世董家元官居府学岁贡;清朝年间,七世董愈为进士,八世董□郡庠;九世董圣甫为浙江嘉兴府桐乡县参军;十世董福四、十一世董伯仁为江西吉安府通判(在石狮沙堤与前沁村董氏族谱均有相应记载)。十五世祖松谷公生二男,长文振,次文吾,后起人物本宗祠族谱只作简记,其中十六世董文振长居东蔡开族,因族谱不慎失火烧毁,后人尚未续谱;董文吾初居东蔡村,后同其子禄林公迁浔江村(现东峤镇前沁村)。
繁衍至今,东蔡、前沁、岭口、吴厝自然村中计有董姓宗亲400余户2000多人。每逢清明时节,都有诸多炉下弟子到祠堂祭拜先祖,祈求家庭平安、家族兴旺。据不完全统计,自1949年后至2022年底止,董氏宗亲中有100多人外出参加工作,其中不乏科、处级干部,有各类大学毕业生120多人,还涌现出一批企业家和成功人士。
我们也不能忘记那些为莆田人民解放事业做出贡献的先辈们,如参加老区革命及中共地下组织的董阿路、董乌烈、董仁梦、董金泰、董玉辉、董金炼、董文汉、董乌粦等人。希望董姓后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踔厉奋发,勇毅向前,努力建设家乡。
仙游董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