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董氏宗祠分布

第三节 八闽董氏宗祠分布

宗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孝道、促进宗亲互助、维护社会和谐具有积极的意义。伴随着宗祠的修复与新建,传统宗族组织也在复兴,对乡村社区建设影响较大。

宗祠也称祠堂,是族亲供奉祖先神主牌位并进行祭祀的场所,也是乡村重要的公共空间,还是乡间交往休闲的重要场所。其通常拥有两进以上房屋所组成的院落式建筑建构,建筑面积要比普通民宅大得多。如今,祠堂建筑的豪华程度与族人经济实力通常成正比。

宗祠作为团结族人的公共建筑,需要日常管理与维护。围绕宗族事务与祠堂管理,家族组织都设有宗祠理事会。宗祠建设与维护的经费来源,以族亲自愿捐款的方式为主;还有不动产出租收入,如店面出租收益。福建很多宗祠在修复与建设过程中,还得到港澳台地区与海外的宗亲资助。

在当前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冲击下,传统宗祠文化的传承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有些山村宗祠,因村民外迁,无人维护,随时有倒塌的可能。二是受城镇化建设的影响,有些祠堂被拆迁,但被视为普通民宅,无法异地重建。宗祠作为特殊的公共建筑,在法律上没有得到认可,在产权上也很模糊,使得宗祠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

祠堂是宗族组织存在的象征。福建省宗祠数量很多,是全国各省份中宗祠数量最多的。我八闽董氏人口8万多,共有大小不同规模的宗祠50多座,分布于全省各地。

福建省董姓祠堂(现有的宗祠、家庙)一览表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