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家训行为规范 建祠堂春祀秋尝 霞浦盐田董岭头董氏宗祠

立家训行为规范 建祠堂春祀秋尝 霞浦盐田董岭头董氏宗祠

董岭头村,是位于霞浦县城以西杨梅岭头再往北的偏僻山村,隶属霞浦县盐田乡杨梅岭村委会,旧属三十六七都。董岭头村今有董、林两姓,董姓有200多人,林姓只有10多人。

据《董岭头董氏宗谱》记载,清康熙乙亥年(康熙三十四年,即1695年),世祖婆廖氏领其子董珍养、董珍佳及房内侄子董珍乾,由泉州德化跋山涉水至福宁州境的宝福里(今属松城街道)。后廖氏及子珍养、珍佳徙居杨梅岭之董岭头,今属盐田乡。河南光州固始迁泉州的兴公为一世,兴公后裔二十三世珍养、珍佳为董岭头二世祖。珍养、珍佳后裔立东、西两房,东房传至“忠”字辈,西房传至“庆”字辈。董岭头祖婆为一世祖,子孙讳为“珍瑞日旭焕天光坤伦丰帝庆忠厚奕祯兆应承肇裕俊昌”,字为“亲熙文景孔大亮起旺长泰秀茂振开方位志春科甲登榜”。

董岭头董氏宗祠坐落于董岭头村。始建时间未知,民国时期重建,屋架四围木结构,一榴两层、里外厅,栋面“人”字形硬山顶瓦房,宽约4.5米、深约9.5米,祠厅外出檐廊。此时西房财富比较雄厚,由西房单独出资,两房共同出力。因年久栋瓦损坏,又于1979年重建,为四扇三榴二层,宽11米、深9.8米,中庭前为祠厅,祠厅左右两榴敞开。祠厅上栋瓦、下木结构,左右木壁,硬山顶前后左右出檐、“人”字形栋面。2017年再次重建扩建,新建宗祠面宽9.8米、深24.6米,坐北朝南,砖混结构,四围红砖实墙,里外水泥饰面,檐下梁间斗拱重叠。整座为砖混结构,占地面积43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前为祠埕,祠埕上5级台阶达祠前走廊,走廊前方立4根水泥柱,廊上出檐栋面左右重檐翘角,正中单檐之下两水泥柱间嵌“董氏宗祠”石匾。神厅正面八角藻井,神厅栋面硬山顶翘角、“人”字形前后出檐。进大门内为门楼厅,深两米许,门楼厅进入为长方形天井,天井两旁为走廊,上廊房,走廊5级台阶上神厅廊沿。又天井中上5级台阶上神厅,神厅廊沿走廊左右为出入小门。神厅后为神殿,神殿正中立祖婆并左右依立珍养、珍佳神牌,左排列东房先祖、右排列西房先祖神牌。

现宗谱修于1990年,有1990年重修谱序,并载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谱序、1951年谱序。谱载家训诲养心、训植品、崇实行、事父母、和兄弟、慎言语、择交游、勤学业、息争讼、务农业等十条,激励族人上进和规范思想行为,使家族兴旺发达。

明万历《福宁州志·版图》“温麻里”三十六七都下载有“董岭”,说明今董岭头村董氏祖婆和儿子珍养、珍佳迁此之前,这一带就已经存在董岭地名,有董姓居住的村庄。何时何董氏家族派系曾居住于董岭村,今不得而知。但据传说,本族董家人迁此之前,董岭头村曾出过县令。

董岭头村,过去以种粮食为主业,种植茶树为副业,家庭养猪羊鸡鸭为补助,当今董岭头村董氏家族成员大多到县城打工或经商,多数在城区买房居住,有的年轻人到大城市务工打拼,目前常在董岭头村居住的多是些老年人。

董岭头村水尾处建有兴隆宫,奉祀平水王。

(霞浦溪南下砚董兆世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