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高德厚留青史 义壑恩深荫裔孙 安溪湖头产贤董氏宗祠

伯高德厚留青史 义壑恩深荫裔孙 安溪湖头产贤董氏宗祠

一、地理概况

安溪县,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市。古称清溪,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小溪场监詹敦仁向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申请建县获准,以境内溪水清澈之意,命名清溪县。宋宣和三年(1121年),厌其名与浙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方腊起义地)同音,取溪水安流才能太平之意,改清溪为安溪,属泉州。安溪以茶业闻名全国,号称中国茶都、铁观音发源地,还是“中国藤铁工艺之乡”。

湖头位于清溪上游,四面环山,中分一水,中部地势平坦、开阔,形似大湖,古称阆湖。宋初称湖山,相传南宋时朱熹路过此地,改名为“湖头”。湖头镇地处闽南金三角,位于安溪县域东北部,东与永春县接壤,西与湖上乡相连,是安溪县北部中心城镇,辖29个行政村和5个社区、1个村级单位。湖头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福建首批历史文化名镇、首批文化文物示范村镇、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之一。

湖头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康熙年间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李光地的故居就位于安溪县湖头镇湖二村。湖头米粉中外有名,已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湖头素有“小泉州”之称。

产贤村隶属于泉州安溪县湖头镇,明、清属修仁乡来苏里。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属清溪镇都贤保。董姓先祖于明朝初期为避战乱,自金屿迁入安溪湖头来苏里。因土地多是沙壤,种出的粮食不够吃,所以古代称产墘村,1998年9月22日,产墘村更名为产贤村。村委会设在下产墘自然村,辖5个自然村。村民主要为董姓。

二、宗祠大观

产贤董氏宗祠位于安溪县湖头镇产贤村中部,明初由董氏一世祖董伯义始建,史上曾几度修葺。2021年又集资210万元,当年4月在宗祠原地重建,2022年11月竣工。祠堂坐西朝东,砖混结构,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多平方米。宗祠周边是都贤小学

重建后的产贤董氏宗祠,为闽南宗祠建筑风格,宗祠前有宽大的石埕。由门亭、阳庭、厅堂和后寝组成一进三开间布局。瓦作使用大红砖瓦,祖祠门亭、厅堂的屋顶中脊均为“三川脊”,中脊中部有鲜艳瑞麟、吉祥物彩绘,两侧配有“科甲连登”“添丁增财”红底金黄字。中脊两端线脚向外延伸并分叉,曲线优美,美轮美奂。

产贤董氏宗祠门亭

大门前安有石鼓、门当。大门上用珍贵木材浮雕一对门神,左右两侧对联“伯公器识弘前哲;义理才情励后昆”,顶端是红底金字匾额,上书“豢龙衍派”“产贤董氏宗祠”。宗祠裙堵立面镶有一对青石透镂双龙戏珠圆窗。立面、外围墙都配有精美的瑞麟、龙凤、花草、忠孝节义历史故事青石浮雕。

产贤董氏宗祠神龛

一对青石精雕盘龙石柱与大门墙面构成精美的门亭,门亭连接阳庭(天井),四周围墙铺砌青石,金字刻印建祠历史和捐资名册。围墙及厅堂内壁用红色瓷砖装饰,金碧辉煌。一对汉白石浮雕石柱和两对六根磨光花色石柱支撑享堂大厅(附边房一间),享堂大厅为明亮的敞口厅,是家族祭祀、聚会议事之所。在后寝石柱间设有橱柜式红木制作的供奉祖先的精美神龛“孝恩堂”,两旁石柱金字对联:“伯高德厚留青史;义壑恩深荫裔孙。”

一世祖董伯义墓位于金谷镇大演村过溪龟子山(湖剑公路对面),葬于明。其妻陈氏墓,位于产贤村公梯林岭脚,同样葬于明。

产贤董氏宗祠后龛殿

董伯义墓

三、家族繁衍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董思安十六世孙董伯义自泉州金屿开派安溪,肇基来苏里产墘,为产墘董氏一世祖。后裔先后分迁湖头镇,白濑乡下镇村墘美、坪中,寨坂村中堀,凤城镇上西门等地。今传22世,居村900余户3000多人。在安溪各姓氏中,董姓人口居第44位,以湖头镇最多,白濑乡其次。

四、名胜古迹

泰山岩位于湖头镇东南隅,全称为“显应普济大祖师泰山寺”。明嘉靖年间《安溪县志》载:“在感化里,即翠屏山岩也,道人黄胜惠居此,乡人为堂以祀。隆兴间,主簿叶延寿题云:‘自昔吾泉出异僧,清溪今又两岩兴。’两岩,谓太山、清水二岩也。”

泰山岩始建于宋绍兴年间。因开山始祖黄惠胜在此山圆寂后,被宋高宗赐封为“显应祖师”,百姓为旌表他的功德而建。岩中风光旖旎,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曾有“七佛春云”之景观,列为湖头十大景观之一。泰山岩大小山峰丛峙,连绵叠翠,幽谷流泉,绿树参天,在奇木异草环伺下,景态万千,充满诗情画意。

泰山岩还分炉多地,特别是台湾地区分炉每年都有组团返祖庙续宗,进一步弘扬祖师文化,传承两岸宗教、民俗等文化传统。泰山岩已成为闽南金三角旅游胜地。

(本组图片由安溪产贤董氏宗祠董明暖宗长提供)

南安董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