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董天工其人
2025年10月13日
四、董天工其人
董天工少年时聪敏好学,慷慨有大志,“公少敏颖,博学多才,落日琴书,凉云笔砚,翠影轩中,日破万卷,著述风流,纶巾羽扇”。后考中拔贡,涉足字场,曾先后任福建宁德县训导,山东观城、河北香河知县,在任期间,清廉勤政,业绩可嘉,因治蝗有功升为安徽池州知府。
董天工性爱山水,特别钟情于武夷山,在其母逝世回乡守孝3年期间,在武夷山天游景区接笋峰留云书屋后筑“望仙楼”,聘得好友张景山等人亲九曲,登幔亭,涉云间,游精舍,饱览武夷山水,对武夷山的川岩洞壑、楼台景观、圣贤仙佛、碑记诗歌一一进行考证,编纂了《武夷山志》8册24卷流传至今,为后人研究武夷山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董天工又为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一书做了注释,著作还有《石鼓图记》《金山志》《留云诗钞》等。
董天工在宁德为官期间,奉清政府之命调台湾省任教谕,大力普及文化教育,并根据自己在台湾岛的所见所闻编辑了《台海见闻录》4卷。
董天工生前得朝廷重用,因而死得其所。其68岁时因病卒于武夷山,墓葬于幔亭峰下今大王阁后山。董天工墓长约5米,宽约1.5米,石板封墓门。墓葬现保存完好,墓前竖石碑一方,高1.4米,宽0.54米。碑文为:“嘉庆十三年岁在戊辰大吕月吉旦,皇清品授奉政大夫董公典斋一府墓,子敕、勷、劻,孙国球、珽、珠、□、珍、瑛、琅、瑄、璠、璋、琬同顿首百拜。曾玄孙繁衍不及备载。”可见董天工的政绩还是颇有建树的。
董天工墓
后人有诗赞曰:
万卷楼台畔,千秋有旧此。
编成繁露注,撰就武夷书。
灾弭香河日,官升池群初。
锦衣归梓里,花诰锡门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