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的堂号
2025年10月13日
第四节 祠堂的堂号
堂号,本意是厅堂、居室的名称,后发展为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在宗祠、家庙的匾额上题写堂名,因而堂号也含有祠堂名号之义,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是家族文化中用于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也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
每个姓氏、每个宗族、每个家族的祠堂都有自己的堂号。堂号的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在中国宗法社会中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从功能上说,堂号的意义主要是区别姓氏、区分宗派,劝善惩恶,教育族人。它对于敦宗睦族,弘扬孝道,启迪后人,催人向上,维护家庭、宗族和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堂号和郡望一样,都是中国姓氏文化中特有的概念。郡望往往可以作为堂号,但堂号一般不能用作郡望。一姓的郡望只有数个,多至数十个,但堂号往往有数百甚至上千个之多。
随着生命的繁衍、传承,家族就会不断扩大,迁居他处,另开基业,形成新的分支和新的宗族,也会派生出许多新的祠堂来,祠堂也就有了总祠、支祠、分祠之分,即所谓大祠堂和小祠堂,随之也有新堂号产生。
以下从不同角度对堂号进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