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人类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以及我国不断推进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深刻地影响着档案事业和档案学的发展,档案工作实践中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问题强烈地呼唤着理论的关注与回应,造就了我国档案学术研究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随着档案学研究领域的开阔与多学科化,研究内容的丰富与深化,研究方法的娴熟与多样化,我国档案学术研究的气氛日益活跃,一代学人正在成长。如果把档案学比作学术之林中的一棵大树的话,令人欣喜的是,不仅在传统档案学理论的变革和完善之处新花绽放,在充满时代气息的档案信息化、电子文件、知识管理等新领域中也是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高校档案管理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管理工作,不但拥有着保存历史资料的功能,承担着为高校教学、科研、行政等各项工作的资政功能,高校档案管理同时担负着提供利用、服务社会公民的重任。随着我国大力弘扬传统历史文化、构建服务型社会的推动,人们对档案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于高校档案的兴趣日渐浓厚,因此高校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职能已经成为高校档案管理发展的关键之一。高校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质量优劣也是学校公共服务能力的体现,作为高校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发挥职能的一个窗口,高校档案管理的公共服务如何满足社会需求,优化服务质量也将成为高校档案管理的一个新挑战、新课题。
在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今天,网络改变着人类对信息资源的获取、传递、保管、存储、开发和利用的传统方式,网络成为信息资源生存的基本环境,网络成为国家、地区、组织和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网络带来了自动化、流程化、规范化和高效率。面对这种时代的改变,我们只有顺应时代的进步,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更新管理理念,重组业务流程,改变服务手段,进行管理理念的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带动体制改革,提升管理水平,开发档案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由于高校档案公共服务与信息化管理研究内容广泛,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加之编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缺点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今后进一步修改,使之日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