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现代化成为奋斗目标
传统的档案管理运行模式手段比较落后,其特点表现在对档案资源的积累处于被动的工作状态和时间的严重滞后,对档案资源的利用停留在不变和处于“备查的状态”。主动开发和利用档案资源更显得十分局限。长期以来这种状况不但严重影响档案资源作用的发挥和对现实工作的支撑,并且严重影响了档案工作的作用和地位,不利于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化的管理离不开先进的技术设备,它是档案管理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没有先进的设备任何技术方法和目标都难以实现。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必须有先进的管理理念来支配。在信息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化的先进设备已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档案工作也是如此,目前计算机已被广泛用于档案管理的各个方面,大大加快了档案工作信息化的进程。
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是档案管理内涵和手段的深刻革命,其内涵和手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档案信息化的大力发展必将改变传统的档案管理理念和运行模式,改变档案资源的积累过程、存储介质、保存形态、检索手段、利用方式等,改变档案管理的业务流程和档案工作的人力资源。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将推动档案工作的现代化进程,使档案管理的理念得到全面提升,使档案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使档案管理的理念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使档案的价值得到更好的发挥,使档案工作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体现,使档案工作队伍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更好地实现服务于社会的最终目的。
档案管理的现代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归档实现自动化
在自动化网络办公的条件下,其管理文件以电子文件的创建和流转为特征,档案的形成以电子文件的形式出现,对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实现自动化,并以逻辑归档的形式通过网络运行实现文档一体化。
(二)管理的标准规范化
现代化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标准的规范化,按照国家档案信息化的要求,制订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的管理标准,确定搭建系统平台的功能要求和技术规范,制订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和规章制度,制订相应的网络规范和管理制度,把国家的法律制度作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制度保障。
(三)搭建网络化的服务平台
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在对数字档案资源进行安全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局域网、办公网和因特网等网络信息系统实现客户对数字档案的检索、查询、下载、打印以及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率。
(四)馆藏数字一体化
馆藏数字化是现代化管理的基本要求。为了满足信息社会对档案资源的需求,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馆藏档案进行数字化的处理,形成数字档案,使档案的检索、查询更加方便快捷,同时有利于档案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五)实行网络化的智能控制
保证网络的安全是智能化管理的重要工作。它是利用信息网络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基础资源设施,建立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实现对档案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工作场地的安全监控、工作人员的智能识别、工作内容的状态跟踪以及安全机房的智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