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系统的开发
系统开发是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核心,这一阶段的工作是由承担信息化建设的软件供应商来完成的,档案馆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提出目标阶段的需求,档案馆的技术支持人员则在业务工作者和开发人员之间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并解决系统开发过程中的问题。
需要分析市场的需要是项目开发的最终目的。因此项目开发的基本任务是要了解市场需要什么样的软件系统;该软件系统具有什么样的功能,这些功能的优缺点是什么等等;尽管项目在启动时已经确立了系统的目标,但这个目标相对来说是宏观的、大概的,具体一些细节的内容并不明确,因此明确需要将会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具体的要求。
需要分析阶段主要涉及三类人员即档案业务的管理人员、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人员、系统的实施人员,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加强沟通和交流。这一阶段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要求是能够准确地描述当前及未来业务的发展需要,系统分析并能够准确地理解、认识业务的需求,必要时可以借助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客户进行启发和诱导,让他们说出自身更深层次的业务需要,来指导今后的开发工作。
需求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结构的调研与分析
了解用户单位当前的机构设置与管理模式,充分分析其利用的合理性、完整性及运作的有效性,用以确定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系统的运行结构、功能框架结构和系统的总体部署方案。
(二)对实际需要的调研分析
以用户的需要为出发点,充分考虑用户对软件的实际需要,编写可满足用户需求的规格说明书以及用户手册,表述对目标系统外部行为的完整描述,需求验证的标准,用户对系统的性能、质量、可维护性等方面的要求以及用户界面描述和目标系统的使用方法等。
(三)信息化现状的调研分析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了解归档单位与档案馆目前的硬件和软件运行环境、当前应用系统的使用情况、当前的数据格式和数据规范性、数据处理的方式等,分析需求开发的继承接口系统的内容和功能、数据迁移和数据导入导出的需求,确定进行二次开发或进行系统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和任务以及软硬件系统的需求。
(四)对需要的检验过程
系统分析人员需要在档案管理人员和系统软件的实现人员的配合下对自己生成的需求规格进行检验,保证软件需求的全面性、准确性、可行性,获得档案管理人员的认同,并对需求规格和用户手册的理解达成共识,达成对目标系统理解的一致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我们所做的需求信息的获取、需求的分析以及编写需求规格需求说明等工作是相互渗透、增量并行和连续反复的,其工作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系统分析员和档案业务管理员开展的面对面的交流,记录用户提供的信息,即开展信息的获取活动。其次是系统分析人员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类,并对客户的需求同可能的软件需求相联系,也就是开展需求分析活动。再次是系统分析人员对档案业务需求信息进行结构化的分解,编写成文档和示意图,形成需求规格的说明书。最后是组织档案管理业务的代表评审文档并纠正其错误,完成需求的验证工作。以上这几个过程是由浅入深、循环往复并渗透到客户业务系统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客户业务系统的各个环节,并贯穿于需求分析的整个工作过程,直到双方对目标系统的功能、流程、接口、数据、操作等多方面达成共识后,需求分析阶段的任务就结束了。并不是说业务需求就不可在发生任何的变动,这只是需求的“相对锁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