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遵宪集》简介
《黄遵宪集》这本书是由.龙扬志编创作的,《黄遵宪集》共有199章节
1
“粤派评论丛书”编辑委员会
(按姓氏音序排列) 学术顾问: 陈思和 温儒敏 总 主 编: 蒋述卓 执行主编: 陈剑晖 郭小东 贺仲明 林 岗 宋剑华 编 委: 陈剑晖 陈平原 陈桥生 陈...
2
总 序
近百年来中国文坛,“京派批评”“海派批评”以及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闽派批评”已是大家公认的文学现象,但“粤派评论”却极少被人提起。事实上,不论从地域精神、文...
3
编者简介:
龙扬志,湖南涟源人,文学博士,暨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兼任中国文艺评论(暨南大学)基地副主任、《世界华文文学...
4
目录
目 录 “粤派评论丛书”编辑委员会 总 序 编者简介: 黄遵宪与粤派评论视域之开辟 《日本杂事诗》序跋 洪士伟序 王韬序 自 序 自 序 后 记 后 记 《人境...
5
黄遵宪与粤派评论视域之开辟
龙扬志 作为近代率先“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黄遵宪(1848—1905)被公认为粤地出走的学术大家。而在粤派文学批评谱系中重新观察黄遵宪的开创地位和历史贡献,必...
6
《日本杂事诗》序跋
...
7
洪士伟序
(光绪五年 1879年) 公度先生,岭南名下士也,情挚而品端,才赡而学博。己卯之岁,吾友王君紫诠广文为东洋之游。王君向固与予结文字之缘而敦苔岑之契者,即抵东洋,...
8
王韬序
(光绪六年 1880年) 海外诸邦,与我国通问最早者,莫如日本。秦汉间方士,恒谓海上有三神山,可望而不可即;而徐福竟得先至其境,宜乎后来接踵往者众矣,然卒不一闻...
9
自 序
(光绪十一年十月 1885年11月) 此篇草创于戊寅之秋,脱稿于己卯之春。日本名宿若重野成斋安绎、冈鹿门千仞、青山铁枪延寿、蒲生子重章诸君子皆手加评校,丹黄烂然...
10
自 序
(光绪十六年七月 1890年8月) 余于丁丑之冬,奉使随槎。既居东二年,稍与其士大夫游,读其书,习其事。拟草《日本国志》一书,网罗旧闻,参考新政。辄取其杂事,衍...
11
后 记
(光绪五年三月 1879年4月) 此诗征引日本书籍,不能不仍用其年号。《日本史》,中土少传本,惟近世李氏申耆《纪元篇》、林乐知《四裔年表》,虽偶有误,尚可考其世...
12
后 记
(光绪二十四年四月 1898年5月) 此诗光绪己卯上之译署,译署以同文馆聚珍版行之。继而香港循环报馆、日本凤文书坊,又复印行。继而中华印务局、日本东西京书肆,复...
13
《人境庐诗草》序跋
...
14
康有为序
(光绪三十四年五月二十四日 1908年6月22日) 嵚崎磊落轮囷多节英绝之士,吾见亦寡哉!苟有其人欤,虽生于穷乡,投于仕途,必能为才臣贤吏而不能为庸宦,必能为文...
15
自 序
(甲戌 同治十三年四月八日 1874年5月23日) 此诗两卷,盖《人境庐诗草》之副本也。十年心事,大略具此。已别命书人缮写,携之行囊。然予有戒心,虑妙画通神,忽...
16
自 序
(光绪十七年六月 1891年7月) 余年十五六,即学为诗。后以奔走四方,东西南北,驰驱少暇,几几束之高阁。然以笃好深嗜之故,亦每以馀事及之,虽一行作吏,未遽废也...
17
黄遵楷初印本跋
(辛亥九月 1911年10月) 右诗十一卷,先兄手自裒集而未付梓。先兄下世,海内文人学士,折柬相追,欲读其诗而知人者,迄无虚岁。虽然,先兄著述初行于世者,曰《日...
18
黄能立校刊后记
(辛未 1931年) 先祖遗著《人境庐诗草》,凡十一卷,为其毕生心血之结晶。全集未付先祖即已弃养。民国前一年岁辛亥,几经展转请托,始获刊成千部,以之分赠亲友,瞬...
19
文 录
...
20
诰封通政大夫何淑斋先生暨德配范夫人八旬开一寿序(代作)
(光绪四年四月 1878年5月) 国家威德远播,磅礴四海,古所谓梯航纳赆,重三四译而后至,或羲、轩以来未被声教者,皆结盟约,遣信使,通往来。日本密迩近邻,且为同...
21
《赖山阳书翰》跋
(光绪四年六月 1878年7月) 吾尝读山阳之文矣。雄深雅健,数百年无与抗行者。不复谓其书法亦佳妙乃尔。能者固无不可耶!晴窗展卷,每览之而不忍释手也。 光绪戊寅...
22
《中学习字本》序
(光绪四年十月 1878年11月) 尊宪来东,士夫通汉学者十知其八九,顾未见长三洲荧。顷儿玉士常持其书乞序。余素不晓书,然读其中吉田寅次之文,为之三叹也。 吉田...
23
《先哲医话》跋
(光绪五年正月 1879年2月) 《先哲医话》上下二卷,日本信浓人浅田宗伯撰。考文渊阁著录之书,凡医家类九十七部,一千五百三十九卷,列于存目者又九十四部,六百八...
24
《日本文章轨范》序
(光绪五年闰三月 1879年4月) 天下事变,至于今日而既极矣。事变极则法无不备。然因他人之法,必择其善者立为轨范,使有所率而循焉,有所依而造焉,而学者乃不迷于...
25
《养浩堂诗集》跋
(光绪五年九月 1879年10月) 此卷诗格益高,诗律益细,即随意挥洒之作,亦皆老苍无稚弱气,可称作者。 诗之为道,性情欲厚,根柢欲深。此其事似在诗外,而其实却...
26
《近世伟人传》第四编书后
(光绪五年十一月 1879年12月) “叩阍哀告九天神,几个孤忠草莽臣。断尽臣头臣笔在,尊王终赖读书人。”余之此诗,盖为蒲生秀实、高山彦九郎诸人作也。日本自德川...
27
冈千仞诗评
(光绪五年十二月十九日 1880年1月30日) 诗之为道,性情欲厚,根柢欲深。此事似在诗外,而其实却在诗先。舍是无以为诗。至诗中应讲求者,曰家法,曰格律,曰句调...
28
题《近世伟人传》
(光绪六年二月十七日 1880年4月6日) 子自题曰:“蓬蓬布世三千部,支得饥寒可涉年。”今日余访其庐,谭次及此,余戏曰:“如此诚为良田矣。”子谓此书之利,如渊...
29
《养浩堂诗集》跋
(光绪六年三月一日 1880年4月9日) 严沧浪云:“诗有别肠。”余谓譬如饮酒,有一滴入唇,面辄发赪者,有一斗一石而醉者,有千钟百榼而醉者,其度量相去远甚,而要...
30
《养浩堂诗集》跋
(光绪六年五月 1880年6月) 诗有初读颇觉其佳,再读便索然无味者。栗香诗余既三读,当其佳处,犹使人恬吟高唱,不欲释手也。 庚辰五月于箱根宫下藤屋 黄遵宪复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