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二 学术志一·西学

卷三二 学术志一·西学

西学之滥觞,盖始于宝永年间。德川将军家宣云,自耶稣教作乱于天草,设为厉禁,教士悉加驱逐,西书概行涂抹。及是有罗马教士若望至,幕府命新井君美就询海外事。君美始著《采览异言》一书。宝永戊子,洋舶来萨州,载教士一人,置之夜久岛而去。既而,出乞食,土人捕得,送之长崎,寻送到官,有司历问海商和兰以为罗马国人也。时家宣为储副,以问君美。君美答曰:“彼来求我,苟不通言语,何以达其志?然彼亦人耳,岂同鸟语兽言,莫能悉其意也。”家宣既嗣位,遂命送致江户,使君美按验之。君美就之咨诹方俗。其人出怀中小册,检阅以答,盖西人所译日本方言也。久而益熟日本语。君美于是笔其所述,作《采览异言》,即西学之始也。君美又著有《西洋图说》、《西洋纪闻》、《西学推问》、《西学考略》、《和兰纪事》、《阿兰陀风土记》诸书。既而和兰船主至,君美复奉命私问之。嗣后船主间岁一人觐,君美辄就问,沿为例,复续为后语,世始知有和兰学。寻命医官桂川甫筑、儒官青木文藏、长崎人西川如见等,从兰人习其语言,或医术、历算等学,而前野良泽、杉田元白等诸子,各研究其术,由是西学渐行于世。自君美始倡和兰学,然以和兰字蚊脚蟹行,未易通解。文藏以为其说必有可取,特往长崎,质译者,习其书,始得蕃薯,请于官,种之各岛。民感其惠,称曰甘薯先生。文藏又习种痘方,所著有《和兰文字略考》三卷、《和兰话译》二卷。前野、杉田皆习兰医。前野氏所著有《和兰译文略》、《兰译筌》、《兰语随笔》。杉田氏所著有《解体约图》、《解体新书》行于世。有小石元俊者叹其精绝,特从前野、杉田讨论兰学。名医山胁东洋素疑兰医,论脏腑与汉说异。召元俊,使弟子数十人论难。元俊依问辨析,竟乞于官,解部刑馀尸以征之,自脏腑位置,形状及骨节微细之处,一如兰医所说。于是东洋及弟子乃服。关以西据兰说以解尸,以是为始。其后西京、大阪兰学之行,则元俊首倡之也。大槻元泽《六物新志》曰“和兰学一途草创于新井白石,中兴于青木文藏,休明于前野兰化,隆盛于杉田斋。近世以兰学著者,实渊源于四先生”云。大概氏亦精兰学,所著有《兰学阶梯》、《泰西医说》、《兰说夜话》、《兰译要诀》、《环海异闻》、《泰西新话》诸书。延享元年,将军吉宗始建天文台于江户,神田又制简天仪,后迭经废置,更于浅草建二台,九段坂建一台。凡历算推步之事,悉命司掌。处士若间长涯、麻田刚立辈亦颇习西术,故当时遂采西法以改历焉。外舶迭来,海疆多事,当路者皆以知彼国情、取彼长技为当务之急。文化八年,始置翻译局于浅草,天文台中特举兰学者数名专译和兰文书,称为蕃书和解方。安政三年丙辰,又改称翻译局为蕃书调所,更于翻译之外讲授兰书。幕府寻谕:凡士人愿入学者听;又谕诸藩士有愿入学者亦听。未几,英吉利、法兰西、普鲁士、鲁西亚诸书,并令讲授,渐次设置化学、物产学、数学等三科。又命编纂英和对译书。文久二年壬戌,又改为洋书调所。六月,遣教授手传津、田真一郎、西周助于和兰留学,后二年乃归朝。遣生徒留学外国,以是为始。八月,更改校名为开成所。癸亥,又遣生徒市川文吉、小泽圭次郎、绪方四郎、大筑彦五郎等于鲁西亚留学。庆应二年丙寅,又遣生徒箕作奎吾、箕作大麓、外山舍八、市川森三郎、亿川一郎等于英国留学。是年,特聘和兰人特马为理学、化学教师。延外国人为教授,盖于此权舆。

明治元年,将军奉还政权。当幕府时,所习西学,以天文、历算、医术为宗,率以荷兰人为师。逮其末造,兼及他术,并师他国,然一二西学学校,皆为官学,诸藩犹未之知。当时,诸藩,若萨摩、若长门,皆力主攘夷,既鹿儿岛、马关战辄失利,则争遣藩士,择其翘楚,厚其资装,俾留学外国。今之当路诸公,大率从外国学校归来者也。维新以后,壹意外交,既遣大使巡览欧美诸大国,目睹其事物之美、学术之精,益以崇尚西学为意。明治四年,设立文部省,寻颁学制,于各大学区分设诸校。有外国语学校,以英语为则。先是,习外国语者,多从传教士习学,通计全国教士书塾不下数百。及是,官立语学校,民间闻风慕效,争习英语,故英语最为盛行。有小学校,其学科曰读书,曰习字,曰算术,曰地理,曰历史,曰修身,兼及物理学、生理学、博物学之浅者,益以罫画、唱歌、体操谓秋千、蹴躏之类,所以使身体习劳者。诸事。有中学校,其学科亦如小学,而习其等级之高者、术艺之精者。有师范学校,则所以养成教员,以期广益者也。自学制改习西学,苦于无师。旧日师长,惟习汉经史,而于近时之地理、历史、物理、算术,知者甚稀,故文部省议以养成教师为急务。美国有师范学校,所以教为人师者,特仿其学制,并聘其国人开师范学校。凡小学教师,皆于是撰取焉。有专门学校,则所以研穷学术,以期专精者也。庚午十一月,始议置专门学科,先于所聘外国教师中举其尤者,为专门校长。壬申正月,遂开专门学校,场创置于旧静冈藩邸,大募生徒。既以生徒应募者不多,姑令闭场三月。国皇始临御学校,召集师生,亲加询问。癸酉,又改校名为开成学校。四月,设立法学、理学、工学、诸艺学、矿山学,为专门五科。定以法、理、工之三科以英语教授,诸艺学以佛语教授,矿山学以独乙语教授。五月,建筑专门讲习校于锦町。甲戌九月,改正教规,更以法学、化学、工学,分本科、豫科,别编课程。于是,生徒得入本科总计二十四人,法学九人,化学九人,工学六人,是专门生徒嚆矢也。乙亥八月,选拔文部省本校生徒十一名,命留学各国:米国九名,佛国一名,独国一名,令各于所习之学科分门研究,此专门学生留学外国之始也。有东京大学校,即旧幕府时之洋书调所,维新以后改称为大学南校。庚午四月,令以大坂洋学所、化学所属于南校。七月,太政官令诸藩举年十六以上二十以下之俊秀入南校,称为贡进生。其制,十五万石以上大藩三人,五万石以上中藩二人,一万石以上小藩一人。既而罢之,学中制度程课亦改革不一。至明治六年,定为法学、理学、文学三学部,于是学中规模颇近似欧美大学云。分法学、理学、文学三学部。各科课程分为四年,生徒阶级亦分四等定制。将来用国语教导,唯现今暂用英语,且于法兰西、日耳曼二语中兼习其一,唯法学部必兼学法兰西语。法学专习法律,以日本法律为主,并及法兰西律、英吉利律、唐律、明律、大清律。并及公法。若列国交际法、结约法、航海法、海上保险法之类。理学分为五科:一、化学科,二、数学、物理学及星学科,三、生物学科,四、工学科,五、地质学及采矿学科。其第一年课程,各科所习无甚异同。后三年问,则各随其体质专修一科。文学分为二科:一、哲学、谓讲明道义。政治学及理财学科,二、和汉文学科。皆兼习英文,或法兰西语,或日耳曼语。凡习文学科者,第一年课程大同小异,第二年即分科专修。其东京医学校并隶于本校焉。此外,有工部大学校,以教电信、铁道、矿山之术;有海陆军兵学校,以教练兵、制器、造船之术。天文中,葡萄牙船来大隅,始得鸟铳。岛主种子岛久时,命工摸造之而不成。明年,船又来,乃得其法。其后萨摩得之,雄于九州,北条氏得之,遂并关八州。庆安四年,将军家纲命北条正房就和兰人学战法及大炮、火箭之法。正房录为一书以献。然以时方治平,无讲求其术者。迨海疆事起,兰学者流争译炮术诸书,以传其法。当时水户藩源齐昭最重其器,有请销梵钟悉以铸炮之疏。信浓人佐久间启,尝作炮卦。仙台人大规盘溪亦习炮术,皆铸而试之有效。幕府既知西国兵事之精,乃遣矢田崛景、藏胜麟太郎于长崎,就和兰人学操汽船术,又遣榎本釜次郎、赤松太三郎往和兰学海军,大鸟圭介往法国学陆军,盖尔时已习西法矣。维新以后,日以扩允,遂专设兵校。馀详《兵志》中。有农学校,以教种植。教之物性,教之土宜,教之地质,教之裁种之法、培养之方。于劝农局设植物园,罗聚五洲种植之品,亲试验之。日本自开兰学,亦有为本草学者,第举外国异种,辨其名与其性耳,未及种植之法也。明治七年,澳国开博览会,委员津田仙从农学家荷衣伯连得三新法:一曰气筒,叠砖如筒,藏于地中,俾大气吸入土中,则地质增肥,物益茂盛。一曰树枝偃曲法,凡果实花时,取其枝之向上,以绳缚之,令其偃曲而倾下,使枝减生力,则本干长大,新芽发生,花实穰盛,一一皆如意所欲。一曰配合法,亦于果实初花时,用蜂蜜各物涂于花,使雌雄蕊合,如此则结果大而多,施之谷类,收获亦数倍。归试于国,颇有效云。商学校,以教贸易。教之算数,教之簿记,教之款接酬酢之法、投机射利之方。日本不惯营商,其术殊拙。维新以来,始有士族豪家从事于此者。近日商学校甚盛。工学校,以教技巧。多习西人以机器制作之法。凡金石草木之工,变更利器,亦多模西制。女学校,以教妇职。多习纂组缝纫之工,并及音乐。初,开拓次官黑田清隆归自美国,极陈教育妇女之要。政府从其言,选女子五名,命以官费留学美国。又于东京设女子师范学校,其后各地慕效,女学校益多。凡学校,无论官立、出于官费者为官立。公立、各地方郡区町村联合而设立者为公立。私立,出于私费者为私立。皆受辖于文部,学规教则命文部卿监督之。朝廷既崇重西学,争延西人为之教师。明治六七年间,各官省所聘、府县所招,统计不下五六百人。初,征诸藩贡进生留学外国,既乃择专门学生、大学生学之小成者,以官费留学。初遣留学生,择年少聪颖未尝学问者,而其中轻佻浮躁之徒,未有进益,先染恶习,政府以所费多而所得少,乃悉召还,再以学优者遣往。而各府县子弟,以私费学于外国者尤众。既广开学校,延师督教,朝夕有课,讲诵有程,而隶于学校者,有动物室、植物室、金石室、古生物室、土木机械模型室、制造化学诸品室、古器物室,罗列各品,以供生徒实地考验之用。各官省争译西书,若法律书、农书、地理书、医书、算学书、化学书、天文书、海陆军兵书,各刊官板,以为生徒分科学习之用。外交以后,福泽谕吉始译刊英文,名《西洋事情》,世争购之。近年铅制活板盛行,每月发行书籍不下百部,其中翻译书最多。各府县小学教科书,概以译书充用。明治五年,效西法,设出版条例,著书者给以版权,许之专卖。于是士夫多以著书谋利益者。现今坊间所最通行者为法律书、农书及小学教科书云。复有书籍馆,汇聚古今图书,以纵人观览。计全国官私书籍馆为数十六所,藏和汉书凡二十六万九千六百馀卷,洋书十八万二百馀卷。馆中各有童程,有愿读某书者,悉许入览,惟不许携出。

博物馆,陈列欧亚器物,以供人考证。辛未五月,始于九段坂上物产园开小博览会,以物产掛田中芳男等董其事,是为博览会之始。自是年至十一年六月,所开博览会共四十五处。新闻纸,论列内外事情,以启人智慧。明治十一年,计东京及府县新闻纸共二百三十一种,是年发卖之数计三千六百一十八万零一百二十二纸。在东京最著名者为《读卖新闻》、《东京日日新闻》、《邮便报知新闻》、《朝野新闻》、《东京曙新闻》,多者每岁发卖五百万纸,少者亦二百万纸云。先是,文久三年,横滨既通商,岸田吟香始编杂志。同时外国人亦编《万国新闻》。明治元年,西京始刊《太政官日志》,兰学者柳川春三又于江户刊《中外新闻》,米国人某亦于横滨著《藻盐草》,然尔时世人未知其益也。四年,废藩立县,改革政体,新闻论说颇感动人心。其明岁,英人貌刺屈作《日新真事志》,始用洋纸,与欧美相类。继而,《东京日日新闻》、《报知新闻》等接踵而起,日肆论说,由是颇诽毁时政,摘发人私。政府乃设谗谤律、新闻条例,有毁成法、害名誉者,或禁狱,或罚金。然购读者益多,发行者益盛,乃至村僻荒野亦争传诵,皆谓知古知今,益人智慧,莫如新闻。故数年骤增,其数至二百馀种之多。计其中除论说、时事外,专述宗教者二十六,官令、法律六,理财、通商二十九,医学、工艺二十六,文事、兵事十九,多每日刊行者,亦有每旬、每月刊布者。又洋文新闻,英文三种、法文二种。当政府设立新闻条例之初,有《万国新志》,系以英人编纂和文,犯例而不甘受罚,谓外国人按约无遵奉日本法律之理。政府告之英国公使,谓苟如此,则日本新闻假名于外人,例将为虚设。公使从其言,乃布告英民,除英文新闻外,如以日本文刊行者,即应遵日本罚则云。附识于此。由是西学有蒸蒸日上之势。

西学既盛,服习其教者渐多,渐染其说者益众。论宗教,则谓敬事天主,即儒教所谓敬天;爱人如己,即儒教所谓仁民;保汝灵魂,即儒教所谓明德。士夫缘饰其说,甚有谓孔子明人伦,而耶稣兼明天道者。论义理,则谓人受天地之命以生,各有自由自主之道。论权利,则谓君民、父子、男女各同其权。浅学者流,张而恣之,甚有以纲常为束缚,以道德为狭隘者。异论蜂起,倡一和百,其势浸淫而未已。若夫国家政体,多采西法,则他志详之矣。

外史氏曰:以余讨论西法,其立教源于《墨子》,吾既详言之矣。而其用法类乎申韩,其设官类乎《周礼》,其行政类乎《管子》者,十盖七八。若夫一切格致之学,散见于周秦诸书者尤多。余考泰西之学,墨翟之学也,尚同、兼爱、明鬼、事天,即耶稣《十诫》所谓敬事天主、爱人如己。他如化征易,若鼃为鹑;五合水火土,离然铄金、腐水、离木;同,重体合类;异,二体不合不类,此化学之祖也。均,发均县,轻重而发绝,不均也;均,其绝也莫绝,此重学之祖也。一少于二,而多于五,说在重。非半弗倍,二尺馀尺,去其一;圜,一中同长;方,柱隅四圆,规写殳;方,柱见股;重其前,弦其股。法,意规圆三,此算学之祖也。临鉴立景,二光夹一光,足被下光,故成景于上;首被上光,故成景于下;鉴近中,则所鉴大;远中,则所鉴小,此光学之祖也。皆著《经》上、下篇。《墨子》又有《备攻》、《备突》、《备梯》诸篇。《韩非子》、《吕氏春秋》,备言墨翟之技,削鸢能飞,非机器攻战所自来乎?又如《大戴礼》曾子曰:“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掩也。”《周髀》注:“地旁沱四,形如覆槃。”《素问》:“地在天之中,大气举之。”《易乾凿度》:“坤母运轴。”《苍颉》云:“地日行一度,风轮扶之。”《书考灵曜》:“地恒动不止,而人不知。”《春秋元命苞》:“地右转以迎天。”《河图括地象》:“地右动,起于毕。”非所谓地球浑圆、天静地动乎?《亢仓子》曰:“蜕地谓之水,蜕水谓之气。”《关尹子》曰:“石击石生光,雷电缘气而生。可以为之。”《淮南子》曰:“黄埃、青曾、赤丹、白礜、元砥,历岁生其泉之埃,上为云,阴阳相薄为雷,激扬为电,上者就下,流水就通,而入于海。炼土生木,炼木生火,炼火生云,炼云生水,炼水反土。”中国之言电气者又详矣。机器之作,《后汉书》:张衡作候风地动仪,施关发机,有八龙衔丸,地动则振龙发机吐丸。而蟾蜍衔之。《元史》:顺帝所造宫漏,有玉女捧时刻筹,时至则浮水上,左右二金甲神:一悬钟,一悬钲。夜则神人按更而击。奇巧殆出西人上。若黄帝既为指南车,诸葛公既为木牛流马,杨么既为轮舟,固众所知者。相土宜、辩人体、穷物性,西儒之绝学。然见于《大戴礼》、《管子》、《淮南子》、《抱朴子》及史家方伎之传、子部艺术之类,且不胜引。至天文、算法,本《周髀》,盖天之学。彼国谈几何者,译称借根方为东来法。火器之精,得于普鲁斯人,为元将部下卒,彼亦具述源流。近同文馆丁韪良说:“电气,道本于磁石引针、琥珀拾芥。”凡彼之精微,皆不能出吾书也。盖中土开国最先,数千年前环四海而居者,类皆蛮夷戎狄,鹑居蛾伏,混沌芒昧。而吾中土既圣智辈出,凡所以厚生利用者,固已无不备。其时,儒者能通天地人,农夫戍卒能知天文,工执艺事,得与坐而论道者,居六职之一。西人之学,未有能出吾书之范围者也。西人每谓中土泥古不变,吾独以为变古太骤。三代以还,一坏于秦之焚书,再坏于魏晋之清谈,三坏于宋明之性命,至诋工艺之末为卑无足道,而古人之实学益荒矣。大清龙兴,圣祖崛起,以大公无外之心,用南怀仁、汤若望为台官,使定时宪。经生之兼治数学者,类多融贯中西,阐竭幽隐,其精微之见于吾书者,皆无不乐用其长,特憾其时西人艺术犹未美备,不获博采而广用之耳。百年以来,西国日益强,学日益盛,若轮舶,若电线,日出奇无穷。譬之家有秘方,再传而失于邻人,久而迹所在,或不惮千金以购还之。今轮舶往来,目击其精能如此,切实如此,正当考求古制,参取新法,藉其推阐之妙,以收古人制器利用之助,乃不考夫所由来,恶其异类而并弃之,反以通其艺为辱,效其法为耻,何其隘也!

夫弓矢不可敌大炮,桨橹不可敌轮舶,恶西法者亦当知之,特未知今日时势之不同。古人用夏变夷之说,深入于中,诚恐一学西法,有如日本之改正朔、易服色、殊器械以从之者,故鳃鳃然过虑,欲并其善者而亦弃之,固亦未始非爱国之心。顾以我先王之道德,涵濡于人者至久,本朝之恩泽,维系于人者至深。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终不至尽弃所学而学他人。彼西人以器用之巧、艺术之精,资以务财训农,资以通商惠工,资以练兵,遂得纵横倔强于四海之中,天下势所不敌者,往往理反为之屈,我不能与之争雄。彼挟其所长,日以欺侮我,凌逼我,终不能有簪笔雍容、坐而论道之日,则思所以扦卫吾道者,正不得不藉资于彼法以为之辅。以中土之才智,迟之数年,即当远驾其上。内则追三代之隆,外则居万国之上,吾一为之而收效无穷矣。曾是一惭之不忍,而低首下心,沁沁为民吏羞乎?且器用之物,原不必自为而后用之。泰西诸国以互相师法而臻于日盛,固无论矣。日本蕞尔国耳,年来发愤自强,观其学校分门别类,亦骎骎乎有富强之势,则即谓格致之学,非我所固有,尚当降心以相从,况古人之说明明具在,不耻术之失其传,他人之能发明吾术者,反恶而拒之,指为他人之学,以效之法之为可耻,既不达事变之甚,抑亦数典而忘古人实学、本朝之掌故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