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后记
编后记
黄遵宪作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学识广博,经历丰富,尽管他的自我定位是诗人,然而批评构成了他文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政治经历、外交事务、学术著作中,又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参照丛书主编的设想,我认为《黄遵宪集》重心在于呈现其作为思考者的角色与内涵,因此《日本杂事诗》《人境庐诗草》诗歌部分不收,而康有为、梁启超、王韬等人为诗集所作序跋,则体现了他与时贤的关系,颇有参照价值。《日本国志》是公度先生最重要的学术著作,凝聚了他一生的心血,因体例限制,不便亦不必全文收入,而评述(即“外史氏曰”)是独见作者性情与才学的地方,择要纳入比较合理。同时,编者从函电、书信之类的文字中选用了一些内容,特别是讨论文化、思想、教育等问题的文章,它们无疑是理解黄遵宪文学批评和文化观念的根基。
中途接手《黄遵宪集》编辑工作于我而言是件苦差,尤其是在《黄遵宪全集》已整理出版的背景下,是否还有必要遴选一种专集出来,可能仍有商榷的余地。付祥喜教授一通电话打过来,我的心里产生了“义不容辞”之类的冲动,就稀里糊涂答应下来。后来才发现文章遴选极其繁琐,无法通过文体归类的方式简单处理,需要通读其他文字才能补充相关部分,又不好反悔,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幸好我的研究生侯歆艺、胡建坤、杨绮婷协助录入、校对了部分文稿,否则交稿时间遥遥无期。
综合丛书的文化理念和我个人的设想,收入本集的文章大体按时间和文类排序。编校主要参照《黄遵宪全集》(陈铮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及其他部分刊印著作,除《全集》外,其他核校来源已另行标注,少数篇目我们认为有误笔、误植之处,收入本集时酌情进行了修订。感谢丛书主编蒋述卓教授、陈剑晖教授的信任与关怀,广东人民出版社编辑部工作人员细致认真的工作,减少了很多错漏,一并致谢。
龙扬志
2017年7月于暨南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