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五 食货志一

卷一五 食货志一

外史氏曰:余读历代史《食货》诸志,于户口之编审,田亩之丈量,赋税之征收,府库之出纳,钱法之铸造,亦只言其大概。于国家全盛,则曰“家给人足”;于国家末造,则曰“比户虚耗”。苟欲稽其盈虚盛衰之况,则无所依据以确知其数。至于一国之利害,与外国相关系,如通商出入、金银滥出之事,则前古之所未有,尤历史之所不及。余观西人治国,非必师古,而大率出于《周礼》、《管子》。其于理财之道,尤兢兢致意,极之至纤至悉,莫不有册籍,以征其实数。其权衡上下,囊括内外,以酌盈剂虚,莫不有法。综其政要,大别有六:国多游民,则多旷土,农一食百,国胡以富?群工众商,皆利之府,欲问地利,先问业户,是在审户口;惟正之供,天经地义,洒血报国,名曰血税。以天下财治天下事,虽操利权,取之有制,是在核租税;权一岁入,量入为出,权一岁出,量出为入,多取非盈,寡取非绌,上下流通,无壅无积,是在筹国计;泰西诸国尽负国债,累千万亿数无涯际,息有重轻,债别内外,内犹利半,外则弊大,是在考国债;金银铜外,以楮为币,依附而行,金轻于纸,凭虚而造,纸犹敝屣,轻重由民,莫能柅止,是在权货币;输出输入,以关为口,利来利往,以市为薮,漏卮不塞,势且倾踣,虽有善者,何法能救,是在稽商务。六者兼得,则理财之道得,而国富矣;六者交失,则理财之道失,而国贫矣。日本维新以来,尤注意于求富,然闻其国用,则岁出入不相抵,通商则输出入不相抵。而当路者竭蹶经营,力谋补救。其用心良苦,而法亦颇善。观于此者,可以知其得失之所在矣。作《食货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