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901年)五十四岁
2025年09月26日
光绪二十七年辛丑(1901年)五十四岁
是年致陈三立书,悼念其父陈宝箴逝世。忆戊戌年陈宝箴送别时,“于湘舟中洒泪满袖,云相见无时,宪视为甚易。何意闲云野鹤竟不获再奉篮舆也”。详忆别后三年经历,七月到沪后患脾泄,病困中不知京中变局。八月六日政变,十三日得杀士抄报,“乃知有母子分党变故”。至二十三日,“知湘中官吏一网打尽,始有馀波及我之恐”。明日“即已操戈入室,下钥锁门”,“继增兵围守,擎枪环立,若临大敌,如是者三日”。二十六日,“查明康未匿黄处”,乃有旨放归。九月到家。时李鸿章督粤,迭次函电召邀,赴省相见,以设警察、开矿产之事相委,然事无可为而辞谢。及归,义和团之变作。函称:“弟平生凭理而行,随遇而安,无党援,亦无趋避,以为心苟无瑕,何恤乎人言,故亦不知祸患之来。自经凶变,乃知孽不必己作,罪不必自犯,苟有他人之牵连,非类之诬陷,出于意外者。然自有此变,益以信死生之有命、祸福之相倚。”
是年为嘉应里人张榕轩钞辑先辈诗稿重加编订的《梅水诗传》撰序。序文末谓:“自物竞天择、优胜劣败之说行,种族之存亡,关系益大。凡亚细亚洲古所称声明文物之邦,均为他族所逼处。”“即轰轰然以文化著于五洲如吾辈华夏之族,亦叹式微矣”,“凡我客人,诚念我祖若宗,悉出于神明之胄,当益骛其远者大者,以恢我先绪,以保我邦族,此则愿与吾党共勉之者也”。
八月 李鸿章卒,作《李肃毅侯挽师》四首,深予讽刺。
八月 《辛丑条约》订立后,作《和议成志感》诗,有“失民更为丛驱爵,毕世难偿债筑台。坐视陆沉谁任责,事平敢望救时才”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