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同乡诸君子
(光绪二十九年十二月 1903年1月)
鄙人环游海外,历十数年,深知东西诸大国之富强由于兴学,而以小学校为尤重,名之曰普及教育,谓无地无学,无人不学也。又名之曰义务教育,谓乡之士夫、族之尊长,各有教子弟之职,各负兴学之□也。又名之曰强迫教育,谓子弟既至学年,而不就□□□施罚于其父兄也。昔德意志攻法,既破法□,德皇大会□□□行赉,大□毛奇手执教师指挥之杖而进曰:“今日之役,非将士之力,实学校教师之功也。”近日,日本战胜俄罗斯,论者谓日本之地仅占俄罗斯五十四分之一,日本人民仅占俄罗斯三分之一,而日本反胜者,由于日本小学校学生之数,转于俄罗斯也。□□之策,莫善于兴学,其效如此。
兴学之诏,始于戊戌,迨西狩还京以后,迭奉旨催办。既设管学大臣,又钦颁大学、中学、小学、蒙学各章程。然各省大吏,三令五申,卒督责而罔应者,非特无地无款,实无办法、无章程,伥伥乎莫知何所适从也。其误由于科第旧习,以为在京在省,应设大学堂,府治直隶州治,应设中学堂,而不知所谓大中小学堂者,必须循序渐进,历级而升。今小学未开,并无小学卒业生,而遽设中学,其草率举事、粉饰图名者,但将旧日书馆改题办学堂,无一定课程,无递升学级,无卒业年限,而学生又年纪参差,学业歧异,朝来而暮去,此作而彼辍,故年来官立私立学校虽多,然卒以陵节而施,欲速不达,未有尺寸之效,坐不知教育之理、教育之法故也。所幸上年腊底,管学大臣改良章程,声明各地学堂应从蒙、小学、师范学堂着手。而两广学务处,立定期限,亦谓本期专以预筹兴办各蒙、小学堂为宗旨,风声所树,志士响应,歧趋既正,知所向导,此实兴学之机会,亦即学界之幸福也。
凡兴办学务,必须有师范生,有教科书,有地方,有款项,四者缺一,不能兴学。而师范生非教育不能成。故鄙人之意,必须先开师范学堂。现在修理将竣之东山书院,即拟作师范学堂。鄙人已拣派二人往日本弘文学院学师范,前商之温慕柳太史,松口□派二人。明年夏间可以卒业回国。又拟聘一日本人能通华语者,或他省人学小学师范已卒业者,与之偕来,作为教师。所望吾乡诸君子,各就己乡中学拣择端谨有志、聪颖自爱之士二三人,开具名单,缄送兴学会议所,此事关系极要,务祈加意拣择,必求文理明通、品行俱优者,方可录送。如不得其人,将来膺教师之任,谬种流传,贻误不小。准于今年年底截止,过期不收。俟明岁开学时,传集就学,以一年卒业。现拟章程,来学之师范生不收学费,惟在堂食宿,每月应备饮食费约三四元之间耳。又新修学堂,约计寄宿寝室可容六十馀人,学生之自修室,约可容一百五六十人。如报名人数过多,尚须挑选方可收录。教科书者,准人生必需之知识,定为普通之学,而又考核学生年龄之大小,度其脑力、精力之所能受,分时分课,分年分级,采择各书籍中之精要,编为一定之书,以施教者也。中国向无此名,即如史书一类,若《廿四史》,若《通鉴》,若《纲目》,卷帙太繁,以之施教,即不切于用,其他类此。近年有志之士,始从事编辑。现在虽无十分完善之本,如南洋公学、澄衷蒙学、文明书局、大同学校,各处新刻本,比之旧本,已为远胜。此类书以新刻者为佳。拟俟今年年底,集购各本,精心选择。俟择定后,将书目普告于众,即由上海等处购回,以应诸君子之求取。
有师范矣,有教科书矣,于兴学一事知所措手,即易于施行矣。今所求于诸君子者:第一,先设办事之地,就各村乡中公地暂行借用,名曰“兴学公所”。公举乡中有声望者若干人,每月聚公一二次,以从事筹议。第二,调查学生之数。凡幼童十四岁以下,六岁以上,均为入小学年纪,由各姓族长、各族房长,调查应入小学者若干人,大约每一学堂多数容一百一二十人,少数容五六十人。准度人数,以为分分设学堂地步。第三,拣择开学处所。儿童年小,于离隔二三里之地就学,则往来不便,故当择适中之地设学。吾州人稠地狭,虽各大姓聚族而处,而馀地空房绝少,故不得不借各庵堂寺观以设学。前奉学务处札饬酌提庙产以充学费,当经会员迭议,议定嘉应州所有各神庙佛寺,均留作各村乡设立小学之用。业经禀复大宪在案,诸君兴办小学,自可择地酌借。如因距离之远近,内容之大小,不合于用,即当集款,另行兴筑。
开学之地果能酌定,所应筹者款而已矣。约计蒙学、小学并为一学堂,初入塾者名为蒙学,所认之字取简易者,所读之书取浅显明白者。进则为小学矣。日本亦无蒙学,定小学年岁为四年,高等小学为二年。中国所谓蒙学,取旧有之名以名之耳。今酌定蒙学、小学卒业年限合作五年。岁约需费四百元内外。开办之初,购书籍、备桌椅及教科各器具,约费二百余元。聘一师,束修约百廿元,教师功课循常教育有效,岁修当增,增至二百元内外为度。至次年,器用之费较省,应加聘一师以助教,亦修金百廿元,因开学一二年后,每年有新增学生,应分级教授,故须多聘一师,以后准此。费用约亦相当。以每学六十人计,上等收束修六元,约二十人,合一百二十元。中等收束修四元,亦以二十人计,合八十元。次等者收束修二元,亦以二十人计,合四十元。尤其贫者,可公议酌减或免收。每岁本塾约可得二百四十元,所应筹津贴者,约二百元耳。一为绅富捐题,二为地方公款,三为寺庙公产,四为祖尝学谷学租。以诸君子热心提倡,苦心劝办,一乡开至三四学堂,计数当亦不难也。
东西各国小学校中,普通应有之学,曰修身,曰伦理,曰国文,曰算术,曰历史,曰舆地,曰理科,以天然物及自然现象启诱儿童,凡动物、植物、矿物等曰天然物,一切地文学中各事为自然现象,又有人身生理之学等类。曰体操。务使儿童健全无病,俾易于发荣滋长。又有手艺一科,英、法、美等国均重之,日本初行而中止,今复编入学制,别有附加二科曰画图、曰唱歌,则习与不习,听其自便者也。综其大纲,曰德育,曰智育,曰体育。今以之比较中国旧时教法,旧法第令读书,然以高深之理,施之稚昧之年,或怖其言,如河汉之无极,或塞其心,如冰炭之相容。而今则事事有图,明白易晓,使儿童欢喜信受,其益一也;所学皆切实有用之事,无用非所习、习非所用之弊,其益二也;既略知己国历史,又兼通五洲之今事,无不达时宣、不识世务之急,其益三也;分年月日时而授课,必使编定之书次第通晓,乃为卒业,无卤莽耕耘、灭裂收实之诮,其益四也;统贫富贱之子弟于一堂,而一同施教,俾人人得以自奋,无上品无贱族、下品无高门之嘲,其益五也;无智与愚,无过与不及,自就学逮于毕业,人人均能有成,无学者牛毛、成者麟角之忧,其益六也。至于教师授业,有循序渐进之阶段,有举一反三之问答,有相观而善之比较,皆有章程,有次第,其法由心理学考求而得,学者试验而来,尽美尽善,非吾今日所能殚述。以鄙人之所期望,小学卒业而后,其上焉者,由此而入中学,入大学,精进奋发,卓然树立,可以增邦家之光、闾里之荣;其次焉者,亦能通算术,能作书函,挟有谋生之资,粗知涉世之道,亦可以立身,可以保家,此固势有必至,理有固然者。鄙人深知东西洋各国小学校学务之重、学制之善,用敢殚竭其平日之所知所能,披肝沥胆,一一陈献于我同乡、我同胞诸君子之前,愿诸君子同心协力,亟起而图之也。
鄙人怀此有年,有志未逮,深愧未能普及各地。然我同州之兴宁、长乐、镇平、平远,有志兴学之诸君子,如以为然,愿送师范生来此就学,亦必一律收录。惟限于地方,多寡之数未能确定,亦望诸君子各设一兴学公所,非公所函送,即未敢滥收也。
普及小学校,系专为大局计,专为将来计。惟有心向学之士,现在年既长成者,无地就学,非特向隅,亦深惜其玩时而弃日。鄙人尚拟设一学堂,名曰补习学堂,兼综各科而择行之。又拟设一讲习会,略仿专门学校,俾分科肄业,以期速成,容后再与诸君子妥商举行。
嘉应兴学会议所会长 黄遵宪谨启
据原件复印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