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大义》序
2025年09月26日
《春秋大义》序
(光绪四至七年间 1878年至1881年间)
日本藤川三溪以所著《春秋大义》求序。余读其书,识议明通,断制精确,一字一义,必求其当。余既条举所见,系之简端,复发策而序之曰:
尊《春秋》者,莫先于孟子。孟子自称为窃取其义,而一则曰《春秋》天子之事,再则曰其事则齐桓、晋文,盖专以此事求《春秋》也。孔子之言曰: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春秋》之事,诚天下万世是非之准、得失之林矣。彼说经者徒以辞求,穿凿附会,愈失而愈远,至以断烂朝报疑《春秋》为无用,亦未尝比其事而观之耳。
《春秋》之事,莫大乎尊王攘夷,汉土之读书者尽知之。而推而行之日本,其致用也远,其收效也尤速。日本自源、平以来,将军主政,太阿倒持,七百馀载,玉步未改,俨有二君,王章弁髦,不尊已甚矣。迨乎德川末造,欧米诸国接踵而来,皆以兵威劫成盟约,红髯碧眼,羊狼虎视,族类不同,语言亦异。于是举国之人,以其从古未通,骇然不知为何物,群名之曰夷,纷纷竞起倡尊攘之说。豪杰之士,或陷狱以死,或饮刃以殉,碎身粉骨有不恤者,为尊攘也;麑岛关镳战者再,弹丸雨飞,流血成海者,为尊攘也;七卿西奔,二藩合纵,锦旗东指,声罪黜霸,为尊攘也。凡所以鼓动群伦,同德同力,卒覆幕府,以成明治中兴之业,皆《春秋》尊攘之说有以驱之也。何其奇也!
夫《春秋》之事夥矣,而后世儒者谓专在尊攘,此亦南渡以来,愤宋室孱弱,有为之言,求之《春秋》,未必悉当。而日本行之,其效乃如此。此亦如直不疑之引经断狱,其谓子为君则非,其缚太子则未尝不是也。嗟夫!通经所以致用也,苟实事求是,归于有用,则虽郢书燕说,而亦无不可,又何必一字一义之必求其当也哉!
以余闻藤川子固抱用世之志者也,故书此说以归之。
据钱仲联辑《人境庐杂文钞》,《文献》第七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