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历史 同心同行
这个题目是苏州大学统一战线工作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座谈会的主题。会前,时任中共苏州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的吴建明同志来电嘱托我在会上发言,给了我一次学习的机会,受益匪浅。
实际上,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十分重视统战工作,这也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基础。可是,由于受到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干扰,特别是大革命失败后,“左”倾机会主义者实行“关门主义”路线,怀疑一切,视党外人士为“最危险的敌人”,使革命几近遭到灭顶之灾。1935年1月,遵义会议清算了王明“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调整了中央领导机构,指引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此后不久,在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上又批判了党内长期存在的、狭隘的“关门主义”和革命幼稚病,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战略,随后又将统一战线提高到革命的“三大法宝”的高度,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5年8月,毛泽东亲率代表团冒着生命危险赴重庆谈判,一方面与蒋介石“假谈判、真备战”的阴谋做斗争;另一方面与民主人士开展频繁的交往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党统战工作的魅力,取得了极大的成功。特别要提到的是,毛泽东与柳亚子的诗词唱和,毛泽东将1936年2月写下的词作《沁园春·雪》赠予柳亚子,后来在一家报纸上刊出,重庆十几家报纸纷纷转载,顿时轰动整个山城乃至全国,令蒋介石大为震怒。蒋介石立即召集手下,一方面大肆攻击共产党,另一方面想另写一词与之抗衡,但终因难望毛泽东诗词之项背而归于失败,这极大地鼓舞了民主进步人士的士气,使中共领袖的文韬武略和人格风采广为人知、备受推崇。这无论是在统战史还是诗歌史上都值得大书特书。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以下简称“五一口号”),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共同组成民主联合政府,将统一战线提升到国家政治制度的层面,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积极拥护。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胜利召开,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机构,6位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有27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随后政务院组阁,4位副总理中有2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15名政务委员中有9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34位部委正职领导人中有15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创造了“一党执政、多党参政”的辉煌纪录,深得民心,至今尚未超越。
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民主党派向何处去?中国共产党根据我国阶级状况发生的深刻变化和社会上对我国政党制度的疑惑,明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解决了民主党派生存和发展的前途问题。可是好景不长,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以及1966年开始的“文革”十年动乱,使党的统战工作遭到了严重破坏。直到1978年12月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实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为统战工作重新恢复、开创新局面打下了基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1989年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中共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后又将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力地推动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逐步走上制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使统战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
2005年2月和2006年2月,中共中央又分别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两个文件,这是新世纪指导统战工作和政协工作的纲领性文件。特别是2011年年初,胡锦涛同志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六同要求”,即“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这既是对各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的充分肯定与信任,也是对各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的巨大鼓舞和鞭策。
重温历史,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坚决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同心同行,这就是我在座谈会上最想说的话。
(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