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辩证思维在参政议政工作中的运用

浅议辩证思维在参政议政工作中的运用

参政议政是我国参政党的第一要务。要做好参政议政工作,不仅要树立政党意识、责任意识,也要讲究方法学。因为方法学是一切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是一切实践活动的动力学,是一切发明创造的工具和“杠杆”,是理想通往现实的“桥梁”。正如毛泽东同志在80多年前所言,要过河就必须解决桥或船的问题,即方法学的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方法学的核心内容,而辩证思维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方法。习近平总书记近来多次强调要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指导各项工作。辩证思维是一种涉及论述对象双方而非单方的二重性思维,是一种不断转换注意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流动性思维,也是一种充满活力、具有达到对立统一的灵活性,从而能更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规律的思维。因此,辩证思维也应成为参政议政工作的重要方法。我认为在参政议政工作中应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与立足本职、发挥优势的关系

要从党和政府工作的“中心”和“大局”出发,参政议政工作才有力度、高度和深度。但是,参政议政工作也要立足本职,结合自身优势和实际,两者要尽量地紧密结合起来,这样你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才能和潜质,实现参政议政有力度、高度和深度的目标,否则你就会感到力不从心。比如,我写的《我国科技奖励制度必须改革》《关于建立高科技产业风险投资基金的建议》《整治学术腐败,重塑学界圣洁》《我市当前科学发展亟待搞清楚的几个问题》《对建设科技创新城市的建议》等10多项提案和建议,都引起了较大反响:有的被评为优秀提案,有的被《人民政协报》《中国政协》《苏州政协》等报刊全文刊登,这都与我曾经担任高校科技处处长且熟悉相关情况有关。

2.“热”与“冷”的关系

在参政议政工作中,我们要高度重视公众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也不能忽视一些具有前瞻性、目前看似有点“冷”的问题。热门问题大家都重视,提意见、建议的人一定不少,如果没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独到的见解,就会导致议题重复、难有新意。而冷门问题可能是难点问题,或者是政府一时无暇顾及的重要问题。而且,“冷”和“热”是相对的、发展变化的,即便是热门问题,也应有一个冷思考的过程,才能避免轻率地对待,以便冷静地进行运思,以实现创新。我写的《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环境生态伦理观》的全国政协提案和大会发言材料指出,当前我国出现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关键不在科学技术层面,而在环境生态伦理和哲学理念层面上。只有大力倡导环境生态伦理观,才能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科学发展的觉悟和科学决策的水平,才能更好地得到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参与和监督。这就点出了问题的要害所在。因此,这个看似冷门的话题却引起高度关注、受到广泛的好评,多家媒体都对其做了正面报道,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3.“新”与“旧”的关系

参政议政,贵在创新。首先是观念的创新。要树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破除旧观念和“左”的思想的束缚,破除悲观的论调和无所作为的思想。其次是参政议政议题即内容的创新。当然也还有方法学的创新,如创新思维方法在参政议政中的运用。总之,要有创新意识和问题意识,善于从现实生活和群众的反映中去发现新问题、研究新问题,从中提炼出有参政议政价值的新议题。无论是写提案还是发表意见、建议,都要力争有创新,但老的议题也有不断开拓、挖掘、深化的潜力,或者可以转换不同的视角,实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例如,我连续多年参与民进苏州市委围绕水污染与治理问题开展调研,写出多份有分量的集体提案或大会发言材料,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有的被立为重点提案,后被评为优秀提案;有的被选为大会发言,引起强烈反响。正是在不断拓展和深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民进苏州市委参政议政的品牌和特色。

4.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参政议政应该针对党和政府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来进行,这是肯定的,但也不能局限于此,还应该高瞻远瞩,有长远眼光。因为有些问题今天看来似乎并不那么重要、不太紧迫,但从明天看来就可能变得重要、紧迫起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参政议政工作要有前瞻性。比如,我早年写的《应在我市大力倡导“建设节水型城市”的建议》,指出苏州市表面上看并不像北方和干旱地区那样缺水,但苏州市由于水污染严重已经成为水质型缺水城市,而且水的治理跟不上排污的增长速度,因此节水已然成为改善苏州市水环境质量的一个带有根本性意义的战略举措。由于这份建议具有前瞻性,也阐明其紧迫性,因此原本只是我个人在响应民进苏州市委征集“我为苏州实现‘两个率先’建言献策”活动时写的一份意见,却被民进苏州市委看中并列为市委会集体提案。如今,这些意见受到重视和青睐,使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5.尖锐性与深刻性的关系

参政议政,写提案、提批评意见或建议,不能回避矛盾,吞吞吐吐,也不能轻描淡写,不痛不痒。我们应该像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那样,要敢于讲真话,敢于讲逆耳之言;要理直气壮,有点锋芒。必要时,我们的发声甚至要有令人振聋发聩的力度,起到“响鼓也要重锤敲”的效果和警示作用,否则就难逃“说了也白说”的命运。但更重要的是要实事求是,有根有据,说理透彻,立论精辟;要有深刻性,令人心悦诚服。比如,我在2007年5月针对高校教育评估存在的问题写了一篇批评文章,很快《人民政协报》以《形式主义、造假成风、干扰教学——教育评估,高校不堪承受之重》为大标题,在《民意周刊》头版头条全文刊发。由于文中的意见尖锐、说理精辟,引起强烈反响。

6.具体性与思辨性的关系

参政议政,写提案,提意见、建议,不能泛泛而谈,空洞无物,语焉不详,要有具体内容,有论证,有可操作性的建议。但仅限于此还不够,还必须在逻辑性、思辨性和自洽性上狠下功夫,这样才有说服力,有打动人的力量,你的意见和建议才容易被人所接收。这就要靠运思的功夫。就以写提案为例,我认为写提案和写文章、搞科研是同一个道理。一开始要做好调研工作,占有详尽的原始资料。但仅有原始资料还写不出好的提案,因为原始资料还只是一堆“矿石”,必须运用创新思维的方法对原始资料缜密地进行反复的加工提炼,就像对“矿石”进行冶炼,从中提取“金属”一样,才能高质量地形成提案的内容、观点和建议来。运思过程的好坏决定“金属”的成色,即提案的质量。不少提案之所以质量不高,除了调研不够外,主要就是写提案时在“运思”这个环节上下的功夫不够,其表现为:内容比较原始,缺乏条理性;观点比较浅薄,缺乏说服力;建议比较空洞、粗糙,缺乏可操作性。这就如同踢足球一样,缺乏“临门一脚”的功夫,就会功亏一篑,这就是“运思”的重要性之所在。运思的做法主要是对原始材料进行梳理、加工和挖掘,从中提炼观点,凝聚建议,推敲文字,反复修改,使最终的文本具有很强逻辑性、思辨性和自洽性。

7.长期性与时效性的关系

民主党派成员参政议政,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提出批评意见和建议,是一种政治责任,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和工作,因此平时就要注意学习、观察和思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积累:一是要十分关注党和政府近期有关的重要文件,了解其工作方针和政策,确保参政议政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和重心;二是要以“立足本职、关心本地、胸怀全国、放眼世界”的态度关心时政,使参政议政工作有宽阔的视野;三是平时注意信息和知识的积累,在阅读报刊、观看电视节目和上网浏览时,做一个有心人。一方面,注意收集对参政议政有用的信息和资料,以备需要时随时调用、参考;另一方面,就某个具体问题提批评意见或建议,或写提案、信息,从立题、调研到形成文本,也有一个过程。但一旦发现问题,确定参政议政议题之后,就一定要抓紧时间进行调研,尽快形成提案,或通过其他形式反映到有关部门去。否则,就会错过时机,或耽误工作,或成为“马后炮”,对工作造成损失。我们既要有长期的责任意识,又要有紧迫的时效观念。

8.敢讲真话与善讲真话的关系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中国共产党历来强调共产党员要讲真话,并把讲真话作为检验党性的重要标准。“以党为师”,我认为讲真话也应该成为民主党派的重要标准。但讲真话并不那么容易,甚至有时要冒点风险,付出代价。历史上有无数因讲真话而获罪的谏臣。尽管如此,讲真话仍被推崇为“士人风骨”而广受赞誉。因此,今天主要由知识分子组成的民主党派更要倡导讲真话,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存在的价值,参政议政才能真正起到监督作用和参谋作用,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的认可。但是我们既要敢讲真话,也要善讲真话;既要有政治智慧,也要讲究时机和场合,注意方式方法和效果。不能意气用事,不能只图一时痛快,语言过于偏激、尖刻,让人尴尬,难以接受。季羡林先生有段名言:“要讲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大意就是,不一定把所有的话都讲出来,但说出来的话一定是真话。季老对敢讲真话和善讲真话的辩证关系把握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值得我们效仿。

9.意见、建议是否被采纳的关系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通过提案来提意见、建议,总是希望能得到重视,希望意见、建议能被采纳,但现实与愿望总是存在差距的,这就有一个如何辩证地看待意见、建议是否被采纳的问题,要进行理性的分析。虽然,我们的目的是希望意见、建议被采纳,“说了不白说”,但是“说了也白说”又何妨?况且不被采纳并不等于“白说”。只要我们发出自己的声音,就会产生一些影响,留下一些痕迹,让历史去检验。我们作为民主党派成员,应该有这样的胸襟和气度;作为民主党派成员,应该有爱国爱民的追求。正确的做法是,当我们的意见、建议不被采纳之时,要对自己的意见、建议重新进行审视。如果经过分析,我们认为是正确的意见、建议,那就要坚持。许多事例证明,不少意见、建议就是在一而再再而三的坚持下才被最终采纳的。

10.参政议政水平与自身修养的关系

参政议政的才干和建言立论的水平是政协委员的政治敏锐性、政治智慧、理论素养、专业知识、公关才能、表达能力、写作水平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这要靠平时长期的积累和修养,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学习。关于学习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讲话中强调:“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把学习型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学习是前提,学习好才能服务好,学习好才有可能进行创新……只有加强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才能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习近平的讲话虽是针对党的领导干部说的,但对参政党成员也是完全适用的,因为参政必须与执政的要求相匹配。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事物、新概念、新知识层出不穷,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涌现,这就给我们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要想做好参政议政工作就必须提高自身素养,加强学习,益智修身。

根据我的体会,民主党派成员加强学习除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前面那段讲话中提到的几个方面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这是做好参政议政工作的政治基础;二是认真学习民主党派履行参政党职能的相关知识,增强政党意识,努力把握参政议政工作的规律,提高履职能力;三是围绕调研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学习,因为有时参政议政的议题并非是你熟悉的领域,这就需要针对议题突击学习,以弥补自己原来的不足;四是学习、借鉴别人好的案例和经验,通过多方面的不断学习,我们的理论素养及把握方针政策的水平能够不断提高,参政议政和建言立论的才干能够不断增长。最终我们一定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参政党成员。

(此文曾在苏州市政协理论研讨会上宣读,后发表在《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