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愿涨声变掌声
时光飞逝,转眼间2010年就要过去。时至岁尾,许多媒体又在张罗着评选“年度汉字”,网民们反响热烈、各抒己见,目前虽尚无定论,但大家似乎对“涨”字情有独钟,其当选“年度汉字”几成定局。
回顾2010年,可谓“涨”声一片。从年初开始,房价上涨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从各级地方“两会”到全国“两会”,抑制房价上涨成为最关注的话题。接着,绿豆、大蒜、生姜等农产品价格一路飙升,绿豆的零售价从每500g 3~4元涨到10~11元;大蒜的零售价从每500g 4~5元涨到8~9元;生姜价格竟然上涨了3倍。不仅如此,白糖的价格、中药材的价格、食油的价格、苹果的价格、棉花的价格都在上涨……以中药材为例,中国中药协会最近公布了一组监测数据,在537种常用中药材中86%涨价,其中127种涨幅为51%~100%,102种涨幅为101%~108%,更有2种涨幅高达300%。患者不堪重负,叫苦不迭。秋冬以来,蔬菜价格又飞速上涨,引起了百姓的恐慌,怨声一片。价格上涨成了网上议论的热门话题,于是出现了许多有趣的网上热词,例如“豆你玩”“蒜你狠”“姜你军”“糖高宗”“药你苦”“苹什么”“油它去”等,也催生了囤货抗涨的“海囤族”,节省开支的“抠抠族”。
从官方公布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来看,从2010年以来一直在升高,11月全国CPI同比增长5.1%,苏州已达到了5.6%,高于年初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更是高于银行存款的利率。这实际上意味着人民币在贬值,百姓的收入在缩水。不仅影响了公众眼前的利益,而且还会影响公众长远的利益。
物价是民生问题中的头等大事。物价飞速上涨,已成为目前影响百姓日常生活的大问题,如不及时控制,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也会消减公众对我国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的满意度。这一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调控物价的政策和举措,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使老百姓得到了宽慰,但仍有疑虑和担心。因为,自今春以来,中央为控制房价,曾出台了一系列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楼市调控政策,从“国十条”“国十一条”到“9·29新政策”,从“限贷”“限购”和“限外”令到收紧银根、打击囤地惜售等各种措施。但至今房价涨声依旧。这次针对以菜价为代表的涨价风潮,中央加大了调控力度,接连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蔬菜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的通知》及调控物价的16项措施,大打组合拳,物价上涨才得到了控制。但这些措施能否长久起作用,能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有待检验。
我认为解决物价上涨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调控物价,有效遏制其上涨的速度;二是增加百姓的收入,使其能跟上物价上涨的速度,如果能超过物价上涨的速度,那就要额手称庆了。
在新年即将来临之际,我衷心祈愿百姓的收入再多些,物价上涨再慢些,让“涨”声变为人们称赞政府抑制物价取得根本性成效的掌声!
(201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