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江苏省苏州中学

怀念江苏省苏州中学

1954年初秋,我从乡村中学考入江苏省苏州中学时,还是一个青涩、矮小、土气的乡下小子,好像什么都不懂,成绩平平,很是自卑。周围的同学,一个个聪明伶俐、衣着光鲜,都是我学习、追赶的偶像。优美的环境、良好的学风、和睦的同学关系与师生关系,是个大熔炉。慢慢地,我开窍了,渐渐地,我掌握了把书由厚变薄的学习技巧(分析、归纳重点),学会了一题多解,从中择优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技巧。1956年1月,我加入了共青团,不久还当选为团支部学习委员,我从心底里感谢大家对我的肯定。后来,学有余力,我积极参加业余文体活动和兴趣小组。我参加过物理小组,学习内燃机的知识,还练过驾车技术;参加过化学小组,做过从草木灰中提取钾肥的实验;参加过文学小组、朗诵小组,还创办了“野草文艺社”,办了名为《野草》的壁报,参加了学校一年一度的征文比赛,斩获不少奖项。我还于1956年12月9日组织了一场“青年之夜”文艺晚会,并亲自担任主持,大获成功。另外,由我作词、范存善作曲的《青春圆舞曲》还得了奖。与此同时,我的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后来竟忝列橱窗里公示的成绩优秀者名单之中。到高考时,我的自信心大增,前三个志愿都填了清华大学(工程物理专业、自控与远控专业、汽车拖拉机专业),并如愿以偿地以第一志愿录取。这使我一生与核科技结下不解之缘。

在江苏省苏州中学的3年,是我一生成长中实现蜕变的关键时期,不仅长了个子,座位也由最初的第二排调至最后一排,更重要的是我的思想、学业、修养诸方面都飞快成长。更为有趣和神奇的是,高二时我读了一本介绍科学家成长经历的书,其中居里夫人的事迹令我感动不已,萌生了向她学习的念头。结果我竟然真的就读了与放射化学有关的专业,从事与放射化学有关的工作,还编写了六七本与放射化学有关的著作。最后,我唯一一次出国做访问学者,竟然就是我梦牵魂绕的法国居里研究所。我中学时酷爱文学,想当作家,后来在“向科学进军”的感召下,弃文从理,断了作家梦。但30年后,我又重新拿起写作之笔,从事科普创作,竟然小有成绩,最终加入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圆了半个作家梦。一切都从江苏省苏州中学开始,冥冥之中似有神助。江苏省苏州中学是我人生中的重要起点,让我放飞理想,尽管后来有曲折、坎坷,但直到今天,我仍在理想的指引下,蹒跚前行。

(此文写于2009年7月,收录在江苏省苏州中学57届高三(2)班所编的《世纪之忆》纪念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