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几点建议

三、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城区河水存在的问题,我提出如下八点建议:

第一,提高认识,认真反思,把治水摆在我市建设和发展的突出位置。一是要统一思想,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要认真总结这些年来治水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充分认识水的特殊地位,把水列为苏州市的第一保护对象,把治水工程作为苏州市的头号实施工程,把尽快恢复水城风貌作为苏州市人民的最大心愿;二是要痛下决心,科学决策,狠抓治本,采取果断措施,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治理进程;三是要像中央抓太湖“零点行动”那样抓河水治理,要像过去抓工业废水达标排放那样抓生活污水的治理,制订进度表,限期达标;四是要努力实现“让城区河水三年变清,五年变美,实现通航游览”的奋斗目标。

第二,加强调查研究,制定治水规划。要调查研究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排放现状,彻底清理所有排放口,搞清污水截流、处理的情况,再结合苏州市做大、做强、做优、做美的“十五”规划,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古城保护规划,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精神,专门制定一个“苏州市‘十五’水环境治理规划”,协调好城区建设、改造与水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确保治水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具体措施的顺利实施。

第三,以“截”为基础,以“治”为根本,以“管”为核心,重新调整治水的战略和策略,提高治水的效能。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提出的“疏、截、治、引、管”综合治理方针是一个比较全面的、科学的方针。但经过5年的实践,应对“五字”方针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和诠释,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要做一些调整。要以“截”为基础,以“治”为根本,以“引”(以“引”促“流”)为关键,以“管”为核心,以“疏”为保障,加大“截”“治”“引”的力度,促进其进程。当前,应该把现有90千米的截污管道尽快联网,引入污水处理厂,使其发挥作用;要研究利用东园西区污水处理工程的可行性,使城区污水适当分流;要加快新建两个污水处理厂的进程,并围绕这两个厂建立截污工程配套设施,使其发挥最大效用;要建立河道水质与河网自动监控系统,实现城区河道水量自动调配;要尽量从上游到下游,一片一片地截污,一片一片地治理,循序渐进地治理河道;要尽快确定引水工程方案,尽快付诸实施。在未完成引水工程之前,最大限度地发挥泵水冲洗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闸门的启闭功能,使河水快速地流动起来。

第四,改革机制,理顺关系,统一扎口,加强管理。鉴于河水对苏州市的特殊性,建议成立一个统管市区河道和水环境建设、治理和监管的机构——水务局,集规划、防汛、建设、保洁、管理、监督和执法等职能于一体,成为一个权威机构,全面实施“疏、截、治、引、管”的综合治理方针,并对治水问题负全责。如果遇到与其他管理部门权限产生冲突时,可以通过城市水环境治理指挥部来协调。要使治水工作更有实效,强化管理是张王牌,即改变过去突击式管理为制度式管理、问题式管理为监控式管理、经验式管理为科学式管理、重点式管理为系统式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第五,依法治水,加大立法、执法的力度。除了认真、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外,我们应根据苏州市的特点和统一加强管理的需要,制定一个统一的水环境地方性法规,并严格执行,奖惩分明,使其具有警示和威慑作用。要像建立治安防控体系那样建立水环境执法体系,加强舆论监督,确保依法治水的贯彻执行。

第六,在治理的同时,要把城区河水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大力进行开发。苏州是享誉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拥有2 500多年的历史。最能体现这一古老历史的,唯有“水陆平行,河街相邻”双棋盘格局的古城遗迹;最能代表吴文化人与自然完美结合的,也唯有“小桥、流水、人家”三者相结合的江南风情。这是苏州宝贵的旅游资源,应纳入苏州大旅游发展规划之中,大力开发,充分利用,妥善保护,使之成为苏州旅游的新热点、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展现水城神韵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重展水文化的神韵和风采。

第七,未雨绸缪,尽快将苏州建设成为节水型城市。我国是世界贫水国家之一,水资源紧缺已严重制约着经济与社会发展,直接威胁着人们的生存。《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已明确提出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要求。苏州市虽地处江南水乡,但由于环境污染等原因,已成为水质型缺水城市。因此,现在提出建设节水型城市实属必要。而且,节水的一个更直接的成效就是可明显减少污水量,减轻水污染的程度和污水处理的压力,这对于尽快使城区河水变清、变美大有益处。因此,我们现在就应着手制定规划,采取措施,大力发展节水科技和节水经济,努力倡导和推广节水技术和节水器具,竭力消除“跑、冒、滴、漏”现象,启动水价格的杠杆作用,力争实现耗水的“零增长”。此外,我们不仅要研究污水资源化、分质供水和雨水利用等技术,还要大力宣传节水意识和水忧患意识。

第八,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动员全社会每个人都来关心、参与和监督水环境治理和保护。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水是不可替代的资源和节水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以及水对苏州市的特殊意义。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组织市民开展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大讨论,使保护水环境和水资源,以及爱护城区河道成为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自觉的行动,成为文明市民、文明单位评选的基本条件和市民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要把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内容列为苏州市中、小学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让护水、节水贯穿和渗透到每一个人的行为之中。

(此文是2001年1月为民进苏州市委员会撰写的苏州市政协会议的大会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