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二、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而人民政协则是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有三大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是政协的一项重要政治职能,它是我国独创的基本政治制度本身蕴涵的基本功能,也是我国政党关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核心价值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十六字”方针提出的宗旨出发,认识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和独特性。

早在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民主党派有无存在的必要引起了党内外的很大争议,是毛泽东同志提出“两个万岁”的思想,即后来演变为正确处理政党关系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并明确提出“长期共存”的目的是“互相监督”,“主要是民主党对共产党的监督”,即民主监督,这是民主党派存留最重要的价值所在,也是我国一党执政、多党参政政治体制的合理逻辑所在。毛泽东同志以伟大马克思主义者睿智的政治眼光看到了民主监督是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巩固执政地位、跳出历史兴衰周期律的必然选择,也是共产党不断自我完善、永葆革命青春的迫切需要。这是他对延安“窑洞对”民主政治思想的延续和发展,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创造,既符合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实际,又深得广大人民的拥护。虽然在发展过程中有过反复与曲折,但自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拨乱反正,统战工作和政协工作逐步得到恢复。1989年12月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发展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十六字方针,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明确规定: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是其他监督方式无法替代的。第一,人民政协是一个具有60多年历史的、成熟的爱国统一战线政治组织,它集中了我国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人士、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和各界爱国人士的精英。从全国政协到各省(区)、市(地)、县(市)的各级政协,其队伍庞大,与人民群众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又具有较高的政治层次和权威性,是一支强有力的监督队伍。这是其他监督机构和形式无法比拟的。第二,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载体。一方面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是一种政治监督,主要是通过提出建议、批评和意见开展监督,既具有政治性,又具有建设性,其方式多种多样、机动灵活,而且人民政协组织及其委员身份超脱、政治敏锐、参与性强,又极富监督潜力;另一方面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是一种非约束性、非强制性的监督,是通过话语权和协商民主形式表达监督诉求,实施民主监督。监督与被监督双方可通过反复沟通、解释甚至争论来增进共识、以理服人,往往可以取得其他监督形式难以企及的监督效果。

但是,当前民主监督在人民政协履行三大职能中属于相对薄弱的短板,未能充分发挥其优势作用,这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不少同志(包括党政领导同志)认为民主监督不具法律上的约束力,不管用,不顶事,因此不重视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另一方面,不少政协领导和委员受我国长期极左路线的影响,心有余悸,有思想顾虑,怕得罪党政领导部门,怕有“越位”“添乱”之嫌,不敢大胆开展民主监督。因此,如何开展民主监督成为人民政协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当前,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是一个受到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一个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难点问题。近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一再强调要加强民主监督,广大群众迫切希望加强民主监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亟须加强民主监督,反腐斗争更是呼唤加强民主监督。而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又具有独特优势和发展空间,它既是表达群众意愿、传递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的适宜渠道,又是疏通言路、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有效途径。因此,加强和创新人民政协民主监督是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