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估 高校不堪承受之重

教学评估 高校不堪承受之重

最近,我参加了某高校硕土生招生的面试,期间向几位应届本科毕业考生提出一个问题:你在大学参与了哪些实验研究工作?尽管回答时有的人直截了当,有的人吞吞吐吐,但他们的答案却惊人的一致,说是为了迎接教学评估检查,老师们都停止了科研实验,全力投入迎评,应届本科毕业生也都参与其中。这样的回答既在情理之外,也在意料之中。因为该高校也在大张旗鼓地搞迎评,几位参加面试的老师相视一笑,对考生的回答表示理解。这引起了我的一番思考。

教学评估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目前这样的做法已完全背离了它的初衷,走入歧途。由于教学评估的结果关系到对学校的评价,关系到这个学校的声望、知名度,从而也关系到今后学校的招生指标、生源质量、主管部门的经费投入等。总之,关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容不得有半点闪失,真可谓“不堪承受之重”。学校领导们高度紧张,层层把关,责任到人,“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而且还打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旗号。于是,造假变成了“为学校的前途和荣誉而战”冠冕堂皇的正当行为,变成了“促建、促改、促管”正大光明的积极举措。

这样的迎评做法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受检查的单位要花费近1年的时间为评估做准备,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用在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上,得不偿失;二是通过突击造假就能通过评估,得到理想的评估成绩,就会觉得造假有理、有利乃至上瘾,反而忘了初心;三是以牺牲诚信为代价来换取评估的“好成绩”,无疑是一种饮鸩止渴的行为,玷污了校园的圣洁,有辱教师的尊严,特别是让学生一起参与造假,毒害了青年学生的心灵,遗患无穷。当下学生考试作弊越演越烈,毕业生伪造求职材料、个人档案等现象屡见不鲜,这和学校在各种评估、检查中的造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还能理直气壮地教育学生、批评学生和处罚学生吗?学生还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批评和处罚吗?更为糟糕的是,评估检查团的成员大多是各高校资深的教授,他们有自己接受或参与评估检查的经历,或多或少对评估造假的普遍现象有所了解,以他们丰富的经验和阅历,对评估造假的蛛丝马迹能够一眼洞悉。但他们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进行检查,煞有介事地做评估,使本来十分严肃的检查评估工作显得有点滑稽可笑,甚至是代表上级部门对造假行为做出默认和容忍,实现了由“迎评造假”到“评估造假”的转变,其负面影响又当如何来评估呢?

评估、检查还是需要的,但必须进行改革。关键是要采取科学、严格、公正的方法,建立合理、可信、可行的评估指标体系,制定随机检查的机制,杜绝造假的可能,堵死造假的机会,严惩造假的行为。在目前普遍诚信缺失、造假横行的情势下,国际体育组织对违禁药物采取赛场即时随机抽查和突击检查的措施就是一种值得借鉴的做法。

(此文发表在《人民政协报》2007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