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讲真话 勇于创新——悼念艺术大师吴冠中

敢讲真话 勇于创新——悼念艺术大师吴冠中

91岁高龄、享誉国际画坛的艺术大师吴冠中先生于2010年6月25日晚溘然长逝。我从电视上得到这一噩耗,悲痛和哀思油然从心中生起,久久不能平息。

我与吴老先生非亲非故,也不相识,我之所以悼念他,只因为他是从我的家乡宜兴走出来的成功人士,我既引以为豪,又为他的离世而痛惜;只因为我看过他不少画作,读过他不少文章,特别是认真读过他的大作《生命的风景》,引起了我的共鸣。我深深地被他敢讲真话、勇于创新的精神所打动、所折服。

我是搞自然科学的,虽爱看画,其实并不懂绘画艺术。每每听到吴老画作创拍卖新高,既感到惊讶,又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是,他旗帜鲜明的画论,如“笔墨等于零”的观点、“风筝不断线”的观点、“内容与形式”和“叛逆与师承”的辩证观点等,其思想之新颖,言论之犀利,犹如石破天惊,令人振聋发聩,给人以警醒和启迪。下面不妨摘录吴冠中先生文章中的几段:

脱离了具体画面的孤立的笔墨,其价值等于零,正如未雕塑形象的泥巴,其价值等于零。……笔墨只是奴才,它绝对奴役于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

造型艺术,是形式的科学,是运用形式这唯一的手段来为人民服务的,要专门讲形式,要大讲特讲……内容不宜决定形式,要利用形式,要求形式……我并不笼统地反对模仿客观外貌真实的栩栩如生的要求,但这不是造型艺术的最高标准,更不是唯一标准,艺术贵在无中生有。

“叛徒”是贬辞(词),但艺术上,继承而后叛逆,是艰巨的创新。……叛逆性的师承也许是真正的师承。

我以作品比之风筝,作品不等于现实,否则便不能腾空飘扬。但高扬的风筝不宜断线,那线,是作品与启示其灵感的母体之间的线,是作品与人民情感千里姻缘一线牵之线。……如作品中绝无抽象,不写意,那便成了放不上天空的风筝。

从上述文字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出,吴冠中先生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大师,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象征——“吴冠中现象”,就在于他鲜明深邃的艺术观点、特立独行的行为品格和纯粹高洁的思想灵魂。

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就必然敢于讲真话。吴冠中先生的敢讲真话也是出了名的。2007年,88岁的吴冠中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袒露心迹:“我说的是真话。我这个年纪了,趁我还能说,我要多说真话。”他在炮轰艺术体制时说,“美协和画院就是一个衙门,养了许多官僚”,并提出“取消画院、取消美协”的主张。他在狠批教学管理的弊端时称:“教学评估检查是劳民伤财的活动。”这些话虽尖锐、刻薄,激起了一些人的反感、恐慌、鼓噪,乃至口诛笔伐,但确实是切中时弊的肺腑之言,是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呐喊,是一种爱之深、痛之切的率性表达。

吴冠中先生一生节俭,痴迷艺术,精益求精,卓尔不群。现在我才明白,他的画之所以屡创拍卖新高:一方面是他的画艺确实精湛;另一方面是为追求卓越,不负丹青,他自毁大量画作,又把仅存的画作大多捐给了公共机构。流传在外的画作很少,物以稀为贵,自然拍价飙升。

我为失去这样一位一生都在孜孜以求、融汇中西、不断探索创新的艺术大师而扼腕,也为失去这样一位始终为探寻真理、追求理想、坚守信念而不懈斗争的艺术战士而哀伤。

(2010年6月)